“咚咚咚......”
三声沉闷的战鼓声后,明军队列开始出现了变化,前排的军卒在掌队官的口令声中缓缓前进,他们大多背着弓箭,是以弓手军阵为主,在他们前面,还是近百人推着二十多辆大车缓缓前进。
熟悉明朝历史的人或许一眼就看出这二十多辆大车到底是什么, 他们都有巨大的车身,大车的一侧还竖起一面高高的挡板,挡板上还有大小不同的射击口。
位于车身下部的巨大射击口面,一门火炮赫然就摆放在那里,如果魏广德在这里的话,还会一眼就认出这些火炮可不就是他见过的碗口铳吗?
其实仔细看过去就会发现,除了碗口铳外,还有一门门的佛朗机炮。
在这个时代,明军, 特别是大明边军,使用佛朗机炮的时间也不算短了,虽然没法和碗口铳相比,可也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了。
佛朗机炮被送到边镇后,因为其发射快速的优点很快就被边军各级将领所喜欢,只是这玩意为了安全还是使用全铜,导致造价较高,自然不管是军器局和兵仗局,都没法大规模生产,交付各地军镇使用。
其中一些大型佛朗机炮因为搬运不便,所以早已被安放在重要城池和要塞的城墙上,明军步卒出战携带的,也就是一些小型的佛朗机炮。
就在车营和弓手前进的时候, 已经有数道身影跑在了他们前面,很快就找准位置, 从背上卸下干柴, 在战车被推到他们旁边时, 火堆已经燃起。
旷野上的变化自然被俺答部军营中巡夜的士兵发觉, 一开始敏感的鞑子士兵就感觉到地上轻微的颤动,这是有马队在这附近活动的征兆。
随后传来的鼓声,之后更是在距离军营约百步的地方出现火堆,都不需要那些豢养的犬只报警,他们就知道遭遇明军偷袭,纷纷拿起身边的刀枪弓箭,一边向军营内示警,一边跑向大营木栅栏,准备在明军靠近后开弓放箭阻拦对方靠近。
明军的出现还是很突然的,俺答军队在这里驻扎的时间也不短了,刚开始和明军对峙的时候,俺答部还比较谨慎小心,每夜不仅会布置明暗哨,还会有巡骑外出军营十几里巡查,甚至时常跑到保安州和明军军营附近转悠,观察明军动向。
可是时间长了,看到对面的明军似乎没有开战的意思, 警惕之心在这个时候也就逐渐松懈下来。
已经十几天了,军营都没有安排人夜间在外巡查, 只是在军营门口安排守卫士兵,还有就是军营内的巡逻。
营内巡逻自然不是为了防备明军偷袭,而是防备意外走火以及有士兵夜间喧哗引起不可预测之事。
也正是因为俺答部这种自大的情绪,才让明军有机会在很靠近俺答部军营的地方完成集结准备。
战车安放到位,但是弓手军阵依旧在前进,他们从一辆辆战车之间的缝隙中穿过,他们还要靠近俺答部军营更近些,才能用手中箭矢对敌军营构成威胁。
随着哗哗的脚步声响起,炮手身后已经站满了明军步卒的身影,火光映照下的红色对襟鸳鸯战袄显得更加嗜血。
此时的明军士卒,那些年轻的军士们情绪是激昂的,他们自入伍以后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上万人汇聚而成的军阵。
而对于那些经受过庚戊之变的老兵来说,大军集结到是见得多了,但是摆出进攻的军阵还是首次。
甚至就连各队的掌队官这会儿也是情绪变得亢奋起来,他们大多也是第一次有这样的经历。
明军在野外摆出这样上万人的军阵,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儿了,那会儿应该还是正德朝吧。
也就是武宗皇帝还在位的时候,明军的九边官军开始有机会集结后杀出长城,对蒙古部落发动一次次进攻,掠夺他们的资源,削弱他们的实力。
但是现在,这样的事儿已经没有可能发生了,蒙古人不打过来就不错了。
明军边军除了驻守各地的卫所外,机动兵力是以参将、游击率领的营兵为主,他们帐下军队员额不定,多的三、四千,少的只有数百,所以明军在和入侵鞑子交战过程中,往往单次投入的兵力只有数千人,五千人以上的战役都很少发生。
也只有守城战的时候,或许有更多的军卒投入到城头进行防守。
而俺答部也类似,他们对大明的进攻也多以抢掠为目的,所以往往分兵进行。
少则数十人,多则两三千。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双方似乎都有意避免大兵团交战,或许是谁都输不起吧。
只是在这个时候,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明军在俺答部军营外集结上万人的兵力,他不寻常了。
消息很快就被报到蒙古万户耳中,听到消息他就觉得头皮发麻。
明军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就是现在他手下的万户兵力最少的时候出来交战,这是有备而来。
蒙古人虽然生性豪爽,可也不是笨蛋,蒙古万户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