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人程颐望着天幕, 面色很不好。
或者说,从天幕出现在大宋,他的面色就没好。天幕透露-出未的信息当然好事, 或许能帮北宋避免灭亡的命运,他对此高兴的。
可他并不喜欢古青青。
他攥着书籍,骨节凸显,心中不高兴:“未的界也太荒唐, 先不说没有君主, 就连女子也可以如此抛头露面吗?”
“这天幕背后的神仙也很不知所谓, 那么好男儿不选, 偏偏要选一个女子给皇说未的事情,简直荒谬。”
在他眼里, 合格的女人就该老老实实待在家里, 相夫教子。结果古青青这个女人跑说书,还经常说笑话, 一看就不个正经人。
未的界他管不着, 他很担心大宋的女人看了古青青之后, 学坏了!
当然,这些话他不敢直接说出,只敢在心里说。担心触怒了天幕背后的神仙,导致遭受天罚。
更重要的,他还很讨厌苏轼这个口无遮拦的人,认为他一点也没礼貌。
他腹诽:“果然一个女子, 排出的榜单一点也不可信, 唐宋两朝比苏轼厉害的人可了, 换成我,我都不会让他排进前十。”
“没想陛下居然快驾崩了, 苏轼这竖子居然还能被高太后赏识……苏轼怎么老被女流之辈看重?”
他心里贬低苏轼,其实也隐含-着一点艳羡和期待。这个视频播放之后,苏轼肯定会比之前还要风光。他也个知识渊博的文人,和哥哥一起编著书籍。
他和哥哥在未的评价怎么样的?
他心里握挺大的,他发展了孔圣人的学说,桃李满天下,不敢说自己能比得孔圣人,但应该能和董仲舒做比较吧?
他满怀期待地望着天幕,渴-望听自己的片段。
好消息,很快就听了。
坏消息,很难听。
.......
天幕继续播放:【司马光被苏轼嘲讽了,当然不会高兴,可惜他也没有办。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宋哲宗年纪太小了,祖母高太后,也就高滔滔才实际意义的皇帝。
她铁了心想保的人,谁搞也不行。
高太后重用苏轼兄弟人也有原因,这对兄弟为人比较正直、两袖清风,不怎么结党营私。
高太后希望用这对兄弟平衡朝堂的斗争。
苏轼这一生不仅有“弟弟,捞捞”,还有“太后,捞捞。”
苏轼背靠大树好乘凉,嘴欠的毛病那从没改。
程颐,就搞程朱理学的文人。他跟苏轼同龄人,还先后进京赶考,在各自的领域闯荡,都闯出了一片天。
如今,他在朝堂当同事。
苏轼并不喜欢他,觉得他太古板了。】
与此同时,天幕出现新的画面。
苏轼从黄州回没久,司马光就去了,算下砸缸的司马光当了八个月的宰相就嗝屁了,宰相府于开始办葬礼。
巧的那一天,宋哲宗正在宋神宗的灵位送入太庙。事情办完之后,文武百官都急着去宰相家里吊唁。
程颐的演员不知不想抱皇大-腿,于拦着那群人不让他去:“论语里面说,哭之后就不能歌唱了。我刚刚给神宗办了吉祥的典礼,怎么可以又去参加葬礼呢?
庆典和丧事不能一起办。所以去司马家了!”
苏轼的演员很真情,他不喜欢司马光办事极端,但这只就事论事,他还很尊重司马光的。
司马光这一辈子都在为大宋操劳,他活着当宰相的时候,程颐热情啊。现在人刚死,程颐就冷着脸划清界限了。
人走茶凉,未免太小人作态了!
司马光曾经还举荐程颐当皇帝老师呢,要没有司马光,他还不知在哪个地方抠脚。
他嘴说着孔圣人的话,一点也不干人事儿。
苏轼于发动了嘲讽技能:“这又不孔子制定的礼仪,这那个乡下人叔孙通干的好事,浑身污垢,和泥里爬出的一样。”
叔孙通秦汉时期的儒学家。苏轼这么说,就在含沙射影地嘲讽程颐像个老学究一样食古不化。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哄堂大笑。
程颐面色涨得通红,咬紧牙关,暗暗记恨。
......
天幕下,程颐不悦,在心中愤愤地骂了一句苏轼。
他觉得自己明明说得很有理,苏轼却胡搅蛮缠,真无-耻狂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