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见证柏林墙历史的电影节(2 / 3)

Jiang在台上想叫记者帮忙拍张照也没人理他。

正在尴尬于在西柏林电影节的亮相中,没有和谢导合影留念的Wen Jiang,突然听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金发女性,叫住他用英语说到:

“Wen Jiang,罗纳德让我送东西,他说是你忘记在他那里的。”

“啊,谢谢你啊,请问美丽的女士是?” Wen Jiang看这个女性穿着和记者差不多的米色外套,整个人很有美感,拍电影也是非常合适的。马上用带着京城口音的英语回应。

“罗导演让我带给你的,你看看东西对不对……”美女像是见多了电影圈的男演员,对Wen Jiang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把装了东西的袋子一放,转身走了。

Wen Jiang打开了袋子,里面一个崭新的尼康单反相机躺在那里,旁边还有几卷柯达胶卷。

谢导探头一看,“嚯,鸟枪换炮了啊?”

“嗨,罗导嘛,NewBee的好莱坞资本家,我朋友……” Wen Jiang还在对那个美女念念不忘,不知道是不是罗导的女朋友啊?

……

“这电影只不过是好莱坞十年前的作品‘出租车司机’的跟风作。我不觉得有什么突破。西柏林电影节需要更加深刻的揭露……的作品,而不是好莱坞的复制品”

与此同时,评委也看完了“本命年”,评审团的苏维尔联盟导演阿布德拉希托夫对这种电影嗤之以鼻。他去年的“仆人”获得了西柏林的鲍尔特别奖。

一方面对好莱坞的商业片充满敌意,另一方面他又对本命年里片警帮助李惠泉拿到个体执照,两人比较和谐的关系感觉不满,觉得揭露社会的黑暗面不够。

“这是非常好的现实喜剧,你根本不懂什么叫电影……”罗贝托·贝尼尼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含蓄,和对生活的一种疏离的态度,对东欧和联盟的评委的批评非常不满,当场就用意大利语叫了起来。

好在有另一位评审,髪国制片人玛格丽特帮他翻译,否则罗纳德只能通过贝尼尼的手势大致明白他的意思。

“我觉得这是超越国家和文化的题材,哪个国家的年轻人,没有这种苦闷的时候呢?而且主角的特殊背景,和社会快速变迁,引起的各种价值观的碰撞,我觉得是一部杰作。”

罗纳德也发言,力挺“本命年”。电影嘛,本来就是需要借鉴影史里的好片的。哪有导演可以闭门造车,自己发明一套镜头语言的?类似的场景,借鉴一下影史上最杰出的电影,是哪个导演也不可避免的。

比如现在所有的法庭戏,有哪部没有参考过比利·怀尔德的“控方证人”呢?那几个评审,对电影以外的东西考虑的太多,单凭电影本身来说,这部“本命年”是难得的佳作。而且是讲述的华国当下的故事,比之前的“红高粱”,更让罗纳德喜欢。

“我认为从反抗建制的角度看,这部电影非常的弱,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失翼灵雀’差得太远了”,又一个匈牙利的评审开始贬低本命年。

他说的那部“失翼灵雀”,其实是导演在1968年拍摄完成的。因为当年的特殊情况,直到今年才又允许拿来西柏林参赛。那些东欧和西德的评审,就很想这部电影成为金熊奖的得主,正好本命年是一个有威胁的竞争对手。

“上帝啊……哦……”罗贝托·贝尼尼差点要被气疯了。你们说“本命年”的技法太老,模仿“出租车司机”的痕迹严重,然后反手又去赞扬一部二十年前的电影……是否有点双标了啊?

巴尔豪斯,评审团的主席也只好和罗纳德打招呼。这届西柏林电影节正好碰到了柏林墙的事情。整个组委会有意把电影节和现在最热门的新闻题材挂钩。

东德,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都有相同的历史感情,这些国家出来的评审,就是想拱那部被禁的“失翼灵雀”上去。

而来自好莱坞的“生于七月四日”,“为戴茜小姐开车”,都是来自阿美利加。这个国家的两任大统领都在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底下,发表过著名演讲。

今年这个时机也不错,组委会也受到了很多的影响和压力,最好能够选出一部来自阿美利加的电影得奖。

不过今年的评审团,还是来自欧洲的居多,罗纳德知道那两部好莱坞电影,实质上还是商业片,迎合了观众的流行口味的。欧洲这边对电影的商业性莫名其妙的反感,恐怕在评奖上还得有些波折。

评审们开始了评奖流程,为了公平。就不能再和参赛的电影的主创们,有什么交流了。

不过他们欧洲人也并不十分严格的遵守这个规矩,电话还是可以打的,只要人呆在组委会安排的酒店里就行。

罗纳德也回到了酒店,过不一会儿,敲门声响起。

“嗨……美女……”罗纳德打开门,果然是期待中的美人来敲门。

“嗨,罗尼……”

门外站的就是刚才给Wen Jiang送照相机的那个,一身记者打扮的美女,正是海伦·斯雷特。

“嗯……”,罗纳德一把把海伦拉进房间,两人就开始热情地吻了起来。

海伦·斯雷特的父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