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观众记住不忘的电影!
而罗纳德和他们不同,作为导演,在拍摄结束以后,先是忙了好多周的特效制作,然后又在剪辑室里工作了好几多个周,对于这部电影,他已经是看得要吐了。
因为太过熟悉,而且每天都在细节上细抠,罗纳德对这部“阿甘正传”已经有了一种生理上的反应。特别是那些煽情的画面,让他看得只想掩面而走。
虽然罗纳德已经尽量克制,没有直接去撩拨观众的情绪,而是把情绪故意掩藏起来,直到下一幕揭晓了阿甘面对的真实情况,才让观众记起一分钟前那种情绪。
但是什么东西也经不起反反复复地看几百次,罗纳德每次在大银幕上看到阿甘第一次在大学里和珍妮赤裸相对的镜头,总觉得自己比银幕上的阿甘还要尴尬。
而很多地方,罗纳德还觉得拍的不够好,看的时候又会习惯性的尴尬。比如阿甘和历史上的名人会面的情景,比如和多位大统领握手,和约翰·列侬同上一个脱口秀,这些场景因为技术的原因,看上去有点不真,总让罗纳德觉得遗憾。
特别是那些人说话的镜头,由于每次给他们的老影像资料加上新的台词,都需要特效人员一帧一帧地修改嘴型,来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人力终有极限,那些人说话的时候,观众还能明显的看到嘴巴和说话不相符的情况。
这些时候,罗纳德总是像一个作业没做好的学生,等着老师评判一样,等着观众的反应。
不过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观众对这些没有什么反应,都沉浸在电影的情节里面,丝毫没有因此影响了自己全神贯注的注意力。
罗纳德总觉得,这是首映的观众,大多都是某个演员的影迷,或者小说的书迷,所以对这些瑕疵采取了放过去的心态。
但是这结束以后,观众长时间沉浸在剧情里不愿意出来,灯亮后又发出了长时间的,发自内心的掌声和欢呼,让罗纳德也激动万分……
莫非自己这部电影拍的,确实很有力量?
确实应该是有力量的,自己在这部电影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是非常多的。
昨天,自己的营销顾问迈克尔·格雷,还给自己发了一个建议,因为试映的观众反应非常的热烈,他建议再把电影的发行营销费用翻倍。
这样的一部电影,最重要的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产生去电影院看一场的想法。
很多这部电影的受众,都不是那些每年平均看两场电影以上的经常观影观众,而是很久都没有进电影院的中年人,只有朋友之间流传一部电影好看,值得看的时候,他们才会重拾年轻时候的习惯,专门去电影院观赏。
所以,要到达这些观众,在一些很贵的媒体,包括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主流报纸的电影和娱乐版面,本地电台的重要时段,投放大量的广告,细节不说,反正都是很贵就是了。
罗纳德用手背擦了一下眼角,也随着众位演员上了前台。下面的观众的脸上的表情,在灯光的照射下非常的清晰,罗纳德心里有数了,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特效瑕疵,和不得不做的删减,但是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在整体来上来说是奏效了。
电影是一种非常私密的体验,几百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心无旁骛地看着银幕上的悲欢离合。
合格的商业片,要让观众忘记自己的其他琐事,而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跟随着剧情前进,心情随着电影激荡,最后在大团圆的结局里,享受到了一种和英雄一样获得胜利的快感。
而伟大的电影,则会让观众忘记自己在看电影,他们的心情,随着电影里主角的起落而揪心,就像这不是一个电影故事,而是发生在他们身边,一个认识的朋友身上的真实事件一样……
他们像朋友,家人一样,关心着银幕上的角色的喜怒哀乐,角色陷入低谷的时候他们会焦虑,阿甘去越南的时候,他们就像珍妮一样担心的要死。
而角色成功的时候他们会高兴,阿甘从越南战场上回来和珍妮在纪念碑下相拥的时候,他们会开心的好像自己和心爱的姑娘小伙约会一样。
阿甘因为智商不高,经常作出了一些令人发笑的事情,观众也会共情,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因为笨出过丑。就算再聪明的人,也有过窘迫的时刻……罗纳德的剪辑,让他们感觉好像这种事情也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而阿甘不管别人的看法,只是紧紧地抱着听妈妈的话,听珍妮的话这种简单地他也能理解的目标不懈努力,最后被时代青睐,获得了财富和爱情,这也让观众非常的共情。
毕竟,在现实的竞争中,获胜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不懈的努力了很多年以后,突然发现超额实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
“哗哗哗哗……”观众的掌声还是不断,台上的演员都不停的谢礼,请观众平静下来。
之后主持人上来,请几位演员讲述了一些拍戏时候的趣闻,并且挑选了几位幸运观众来问主创问题。
几个观众问了一些常规的问题,比如对对手戏演员的看法,对角色的理解以外,更多的人没有问什么问题,而是讲述了自己也经历过“阿甘正传”里面的某个时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