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千里行(1)(4 / 8)

黜龙 榴弹怕水 6700 字 6个月前

往邺城一行去做汇报,随行的还有曹铭;

又过了七八日,到了九月月中的时候,各处信息已经交流通畅了,登州这边能搜罗的溃散军民尽量搜罗了,军功赏罚统计的差不多了,流民也初步安置到县一层了,更重要的一点是,第一批去东夷要俘虏的使者虽然没有要回俘虏,却清楚的探知到,当日落龙,对当时在周边的东夷金蛙军、青龙军、黑罴军也造成了巨大的震动,彼处也是在大举收拢残兵败将,安抚人心,混乱场景难以做假。

于是乎,从这日开始,各部开始带着部队折返回驻地……王叔勇等人往河北,徐师仁等人往济北,莽金刚有些例外,他是亲自引了几百人,护送着受伤的兄弟以及其余重伤者去了谯郡。

而过了几日,在意识到郦子期是真不准备放回俘虏之后,也没有什么天灾降临来对他们之前伤龙的事情充作处罚,考虑到军心已稳,张行复又催促雄伯南去了谯郡寻千金教主做个检查。

最终,时间来到十月,在检查完登州部队的冬营准备后,加之雄伯南那边传来讯息,说是伤势好转,放下心来的张首席便与白有思、秦宝一起外加刘延寿这个闲人,轻骑离开登州,往济水游而去。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信息的滞后,随着他们一行人路,反而开始沿途大面积的接收到了特定情报。

而且还都算是回事!

首先,最无聊、最没价值的一个,就是白横秋称帝了,建号大英。

没有遮掩,没有多余的矫情,就是之前对巫族主力的一场大胜……现在知道了,虽然巫族人本来面对着关陇、巴蜀、晋地的合力就注定讨不了好,但是都蓝与突利两位可汗中了离间计明显也催化了这一战的结果……大胜之后,白横秋将巫族人一口气撵出关中平原,回身在改回长安的西都稍微整合了巴蜀、关陇、晋地的力量,然后就直接走流程了,之前的英国公摆在那里,也就直接用了。

按照张首席的话说,这事办的合情合理,对于传统关陇势力而言,换皇帝本来就是一个迫切任务,本来就有这种“习惯法”,轮到苗红根正的白横秋,那就更迫不及待了。

而对于白横秋本人来说,也需要这个皇帝身份,加紧加速的整合晋地-关陇-巴蜀这个广泛意义的大关陇联合体。

实际,这个消息中唯二让张行多看了几眼的,一个是大英这个名号,另一个则是关于蜀地当庐主人的传言。

按照现在流传出来的说法,当庐主人这位在天下大乱前就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成为最新大宗师的人,其实跟白横秋,以及那位太白峰冲和道人是青年好友,三人曾一起仗剑游历巴蜀。

这当然解释了很多事情,但也让人无可奈何,谁让人家家底厚呢?

哦,只准你张行有朋友,人家横秋也有横秋的朋友好不好?

不过,一路骑着赤红马的白有思却免不了为此胡思乱想……她的身世,她身的明显属于赤帝一系的点选开锁,她跟白横秋之间并不能作假的父女之情,包括之前在登州时从前线收到的皇位许诺,和此时黜龙帮不弱于白氏的基业,都让她止不住的思索起来。

但也只是思索罢了,白有思心知肚明,便是父女之情是真的,皇位许诺是诚心的,事到如今,父女二人已经不是一路人了……哪怕是如今的自己真回到那边,当了皇太女,怕也要建一个新黜龙帮的,但新的大英皇帝如何能忍?

怕是马就要刀兵相见的。

相当于自投罗网。

第二件事也很有意思,对黜龙帮也比较重要,不过对张行这些人而言,依然属于意料之中――杜破阵过淮水后连番诈败,将那位梁公在江都周边的主力诱到了淮水南岸的湖泊区,然后部队转乘小舟绕后突袭,一战而胜,彻底在淮南立住了跟脚。

按照淮南那边的消息反馈,这一战的根本其实还是出在梁公萧辉不能团结人心、平衡派系这个死结。

萧辉的纸面实力强大,基本占据了江东、江西、荆襄南部诸镇,又是所谓前前朝的嫡脉,形势来看,说是跟黜龙帮、白横秋的大英、司马正的东都势力,相互鼎足也无妨。但实际,其人根基浅显,一开始是因为血脉被地方豪杰推来的,只能靠着平衡各部势力来坐稳自己的位置。其人麾下,真火教占据江西、起家的那批有真火教分裂性质的豪强占据湖南、世族们依旧把控江东,三股势力内斗严重,势同水火。

而这一次,杜破阵击败萧辉的一个大前提就是,那位梁公为了扩展自己的直属领地和力量,坚定的拒绝了江东人跟真火教的人渡江去攻打江都,而是只用自己的直属力量加湖南兵去攻。

这一攻,不但让杜破阵抓到了战机立足下来,据说萧辉战败后要身后真火教教主操师御来救援,操师御居然都置若罔闻。

难怪张行也好,白金刚也好,包括没说话的谢鸣鹤,都看不起江南的义军。

这群人是真不行……但某种意义来说也算是江南割据势力的传统艺能了。

第三件事,罗术让自家儿子罗信认了薛常雄做义父。

据说是罗术主动向薛常雄称下属,薛常雄有些警惕,于是罗术心一狠,直接把独子送出去了……用他当日送儿子出城时公开所言,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