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期,儒学还是没有受到重视,科举虽然要考经帖,但考试重点还是以诗赋为主。
这也是为何宋词继唐诗之后,再现璀璨的原因之一,很简单:科举要考!】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探头:哦?宋词是怎样的璀璨?
好奇!
须知诗赋要年岁经养才能滋生出文辞,而宋词能与唐诗匹配,相必宋也是富裕长祚之国。
【但北宋国情与唐又有不同,宋之前朝廷官员以外戚、权贵门阀家族为主,像隋唐开创科举,但官员还以举荐居多,庶民想要投身仕途,除了投贴自荐等方式外,还能从军争功实现阶级跳跃;
自从黄巢踏尽公卿骨、朱温大破甲第朱门破后,中上层文化塌陷,无法支撑朝廷
() 运罢,于是北宋时期的官吏来源变为:庶民】
唐
黄巢,又是黄巢朱温,李世民暗自捏拳强忍心中杀气,但对天幕中的唐朝末路无可奈何,只能告诉自己:他做得还不够,当努力治唐安国,不使安史之乱再兴!
而踏尽公卿骨的语言让郑、赵、陈等世家却是猛地变了脸色,唐覆后他们家族也尽灭?
窥见未来的各家家族脸色阴晴不定,顾不得天幕还是讲述,旋身回房提笔写信给其他家:大唐绝不能亡国!
大不了他们面对唐皇政令时,让步妥协保存家族,也比灭族好!
【庶民与权贵相比,他们家中无底蕴可学各类经义,诗赋虽好但不能治国,全民投身诗赋与国无利。
并且宋朝又以‘兴文教,抑武事’为治国之策,要兴文教必须研究经义学问。
所以宋神宗时期朝廷取消经义、贴经、墨义,专以经文、论、策取士,走通经致用之法。
为何到宋神宗时期才改考试内容?
原因之一是儒学解决了两个问题:
1.完成佛教复起挑战:世界本源问题;
2.重立三纲五常,建起新的道德秩序;
换句话说,儒学复兴成功!
宋真宗以后的儒家自魏晋以后,终于能正面刚佛道两派,拿下建立社会秩序解释权,真正把‘以儒立国’落到实处】
天幕顿了顿补充一句:【打个比方,北宋初期的情况与咱们建国之初有些类似,国家民族三观该怎么重塑,民族之魂是什么?课本要怎么编写来抵挡封建余毒。
这些问题就是北宋时期儒家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到宋立国近百年才真正解决】
汉
刘彻支着下颚,兴趣缺缺地听着天幕讲宋,近百年才落实以何策治国,有问题吗?
他大汉不也是经几代人后,在他手中才确认‘儒皮法骨’的治国之策?
不过…大宋以儒治国?是真正的纯儒治国?
刘彻抬起眼,闲闲地问丞相:“后世以儒治国,爱卿觉得如何?()”
儒家出身的公孙弘嘴角一抽:陛下你是想问儒家终于全面占据治国大义,臣开心吗?
臣开不开心重要吗?
但面对帝王之问,他还是老老实实回答:臣乃大汉臣子,汉威传八方才是臣之心愿!?[(()”
听到他回答,刘彻欣慰地点点头:“既然如此那通西域之事便由丞相主导吧!”
打工人公孙弘深吸口气,拱手行礼:“诺”
【自佛教入华、道教成立以来,儒家就一直面临佛道思想挑战,其中又以佛教为最。
佛教带来了类似本性论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死后又要往哪去?人的存在到底是什么?】
秦
突然陷入沉默的秦始皇:…后世闲暇到思虑无形之事?
他大秦历代目标:东出、强国、一统天下,根本没想过不存在之物,于他们而言有时间想无形
() 之事,不如多考虑如何攻城夺池。
而如今大秦完成祖祖辈辈目标...他目光落到案上成堆的竹卷上,后世皇帝有时间辩论佛法,他顶多抽空过问长生之方。
如此对比,就显得他政务太多不是好事?
不,秦始皇压下心中自省,坚决告诉自己:朕爱大秦,朕爱政事!
而习惯了求事务的老秦人齐齐茫然:额从哪来?
额娘肚子里?
额精魂会到哪去?
回归黄土神怀抱哇!
秦朝庶民好奇地望向天幕:不过后人够大胆,竟然直接提死,难道他们都不避讳吗?
【这些问题归属于哲学范畴,也就是‘形而上学’:用理性解释无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是什么,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讨论的‘物是什么’一样。
但佛教不兴本体论,它结合华夏世俗传说,用六道轮回、三世因果等思想构建出佛教世界观,回答人从哪里,又要往哪去。
人体灵魂不灭,只会根据功德不断轮回的佛家轮回观;
如:人死后入地狱——阎王爷据生前功德评判来世——好人:世俗说法:入人道享荣华富贵;佛教说法:死后享受西方极乐;
坏人:进入畜生消除罪孽,才有机会转为人道;
罪大恶极者: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受苦】
明
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