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 赤壁赋(2 / 3)

引用的诗句和文章都标注了写作时间。

“……您曲解的还少吗。”

听着天幕略带些沾沾自喜

的发言,苏轼蚌埠住了,他实在忍不住吐槽了句。

就这上面她说的,他怎么不知道自己是个这么复杂的人呢!

【但人总是要活下去的,虽是贬谪,虽说苏轼也和常人一样会感到无奈和悲哀,但是他却不会被这种阴郁的情绪长期主宰,他永远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现实,然后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

【寻求自我解脱之道苏轼是认真的。在黄州,他寻到了久违的内心宁静。于是苏轼自“乌台诗案”后,思考的重心逐渐从社会政治、民生转移到了自我探索上。】

这题我会。

苏轼在心里默默举手。

笑死,刚捡了一条命回去,我哪敢说别的啊。

再来一场“乌台诗案”,我自己无所谓,但是……

苏轼想到那些为自己说话反而把他们也搭进去的亲友,没别的,唯有一声沉重的叹息。

【依托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潮流,苏轼在大量的阅读中,对佛和道的看法逐渐转变,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四个字——旷达乐观。】

【这四个字属于在考试上,你遇到苏轼作品无脑安就行了,和杜甫的沉郁顿挫一个性质。写了不一定对,但好歹能蒙一蒙。】

“这不就刻板印象么。”

刘彻莞尔,表示自己可太懂了。

【好了,铺垫了这么多,接下来——】

“赤壁赋……”有人喃喃出声。为了这篇,确实铺垫了好多啊。从《念奴娇》开始就有在为它做铺垫。

【《赤壁赋》showtime~】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苏轼立于舟前,清风轻柔地拂过他的脸颊,只留下几缕纷飞的凌乱胡须,江河中的水波澜不惊,月光皎洁,照耀在微微荡漾的水波之上。

开篇清风明月,景象一新,令人顿感神清气爽。

大唐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明月,美人……

“哎。”李白这酒杯算是端不下去了。

明月和美人,指的又岂止是明月和美人呢。

比如众女嫉余之蛾眉兮,那里的美人明明是屈子自己……屈原就常常借助美人来表达和传递个人的忠君思想和报国志气。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在如此静谧而祥和的夜色中,泛舟赤壁,苏轼与好友把酒

临风,快哉,真是快哉。

大汉

“一叶扁舟,去行远方,这滋味也太潇洒了。

刘彻还没体味到李白那一层,看着天幕,他也不禁跟着飘飘欲仙起来。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跟随《赤壁赋》的脉络,忽闻隐隐约约的歌声,哀怨凄然。

李白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无他,这引用的大段歌词,无一例外,均是《楚辞》的化用。

“借屈子之笔法,他这是在传自己之情感。而且……

与屈原一致,屈原也曾遭遇贬谪,流放他乡,但屈原始终不忘的是对国家的热爱。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一曲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音,瞬间让大家都清醒了。曹孟德,周公瑾主客之间一问一答,将人们带到了赤壁之战上。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好家伙,更难过了。一股悲凉之感顿时涌上众人心头。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一语惊醒梦中人。

【是啊,生命虽无常,但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自然,河海山川,历经时间的冲刷,都永恒地存在着。】

“而只有眼前的美景,才是最值得珍惜。

苏轼欣慰,他进行了补充。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这一刻,苏轼的声音与天幕出奇的一致,几乎是同步说出了这句话。

【“乌台诗案

是苏轼人生中的一次低潮,但也是其文学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苦难使人成长,对于苏轼来说,“乌台诗案

不是毁灭而是重生。】

【我真的很喜欢苏轼这个人,外面纷纷扰扰,我只想来苏轼这里躲一躲。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现实的泥潭里,苏轼也是如此。但他说,试着开心起来吧!他总是会以一个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世界。】

“乌台诗案这种事情放在一般人身上可不就一蹶不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