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水点桃花(1 / 2)

之所以说是一套,是因为五件东西都是一个题材——折枝桃花。

“王老,还记得这套瓷器吗?”廖厅长虽然是赣省的干部,但是身量口音却明显都是北方人,而且和老爷子很明显颇有交情。

“水点桃花。”老爷子点头:“珠山八友刘雨岑创造的绝技,要不是亚凤当年苦心专研,哪里能这么快就掌握这门技术。”

“光有画工也不行啊,”廖厅长笑道:“当年为了找到这桃红配方,花的力气可大了,最后还是老爷子您经验丰富,才让我们完成了这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廖伯伯,那您给我们讲讲当年的故事呗。”就算是纯外行,也能够体会到这套瓷器的精细程度,两人都是懂画之人,对其上的手工绘制折枝桃花尤其赞叹,枝叶不论,单论那桃花的花瓣,疏密有致,浓澹相宜,色彩鲜艳饱满,花瓣娇嫩欲滴,过渡自然完美。

小小一枝桃花,能够在瓷器上表现得清丽纤巧,俊秀飘逸,实在是巧夺天工。

“当时我们遇到的困难太多了。”廖厅长笑道:“光是胎土就是个大麻烦,为了达到以前的瓷器所无法达到的莹润,所里决定将烧造温度提升到一千三百九十度。”

“这么高?”周至有些惊讶:“恐怕不光是胎土有问题吧?不会倒窑?”

倒窑是瓷器厂常见的事故,因为如今烧瓷都是使用匣钵装盛,这样可以避免瓷器被炉灰沾染,造成积灰的现象。

但是这样又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匣钵本身需要能够耐高温,并且还要在炉温极高的时候,依旧可以承受上层匣钵堆砌起来的重量。

如果出现了熔融现象,导致支撑不了上方匣钵和瓷器,就会发生倒窑的事故。

“这位小朋友是懂瓷器烧造的。”瓷厂的工程师说道:“那段时间,我们倒窑都倒成习惯了。”

“倒窑其实算是好解决的问题。”工程师说道:“当时厅里批示,要求给我们调剂足够的电力,这样我们就可以采用减少匣钵数量,分做多批次烧造的方式,解决倒窑事故。”

“胎土后来也解决了,国内最好的高岭土在抚州,因为质地莹滑,被当地百姓称作滑石子,轻工业部出文,给我们调剂了十吨。”

“最难的还是釉料,尤其是釉下桃红色的配方,找到它,实在是太难了。”廖厅长想起来都心有余季。

“的确是很好看。”周至轻轻推动着桌上的笔架:“这种水彩效果,比刘大师的首创也算是青出于蓝了。”

“那是。”老工程师笑道:“毕竟珠山八友当时也没有我们这个配方,刘大师的水点桃花,受色料配方的限制,也达不到我们这般的效果。”

“水点桃花”的绘制技法,是民国时期“珠山八友”之一的刘雨岑,所创造出来的点彩绝技。

他借鉴中国画的技法,先玻璃白水点花瓣,用不钩勒花头轮廓线的办法,画出花型,再用水调彩料,在玻璃白上进行第二次点染。

彩料中的水分含量“湿不流,干不枯”,下笔准确轻捷,能够得到水彩桃花的效果。

在国画技法里边,这叫做“写意没骨”画法,而在瓷器的绘制手法里,“水点桃花”技法其实也并不是仅仅用来绘制桃花,除了桃花,芙蓉花,迎春花,紫萝花,新发的嫩叶,背景模湖的山水远景和竹树的远景,都能够用这种技法来表达。

不过首创的确是用在描绘桃花上,而且效果也最出色。

“当时第一批式样烧出来的时候,我们对成色非常满意。”王老爷子也是不禁唏嘘:“结果拿去给工艺组的人看的时候,有人发现那些花瓣在阳光下,会有一些裂纹。”

“花瓣是碎的,这样的瓷器当然是不合格的。”老工程师说道:“任务就落到了当时的技术室颜料研究组的身上。”

“这种现象以前在我们所没有出现过。”廖厅长说道:“最终我们还是将问题算到了烧成温度过高之上。”

“因为是釉中彩,没有釉上彩那种降低温度,低温烧造的空间,那样会导致更大的瑕疵。”

“后来我们又想会不会是因为烧成曲线时长不够,导致瓷器表面和内部膨胀收缩比不一致造成得,于是又特意将烧成时间增加,氧化焰和还原焰各加一小时。”

“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桃花上的裂纹依旧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从釉料配方上下功夫。”

“于是我们又换了湘省料,不行,又换了昂贵的进口西德料,还是不行。”

“最终还是王老替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廖厅长说道:“王老查阅了古籍,给我们找到了一种化妆土古方,将之施加在胎土之上,再在上面作画和施釉,便完美地解决了胎、色、釉三者之间膨胀系数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