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金主(1 / 2)

重生之乘风而起正文卷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金主即便是远在内陆的北疆,这年头还算不得投资热土的地方,依然不能幸免。

因此对于周至这样愿意拿出几百万真金白银来囤积玉石的“大羊牯”,当地从政府到商人,都是非常欢迎的。

现在银行间转账只有三种最原始途径,其一就是电汇,其二是现金支票,第三张就是到现在还半死不活的信用卡商户pos清算。

信用卡不用想,因为“先消费后还钱”的特性,各行小心得很,将透支额度设定在一万元上限,生生将信用卡变成储蓄卡。

惟一的好处就是visa和万事达两条清算通道,可以让行间转账成为可能,不管商户安装的哪一家银行的pos终端机,任何一家银行的信用卡都可以刷。

虽然清算时间往往要三天左右,但那是商户的风险,不是持卡人的风险。

乌市现在只有最大的百货公司才装有信用卡pos机,玉石商人们现在还都是些小卡拉米,连找银行装pos机的资格都没有。

第二就是现金支票,周至持有的是安盛基金在蜀都分行设立的账户现金支票,数额可以填到极大,但是用脚都想得到乌市中行对于周至这样的年轻人填写的大面额现金支票会存在天然的不信任,让蜀大开什么工作联系函这类的传真件,专门为此解释,也很麻烦。

最好的办法就剩下电汇,只要在这边开立一个账户,然后给关妈和刘玉姝分别打个电话确权,关妈再去蜀大分行办理电汇手续,钱就能汇过来了。

周至是蜀都分行的超级大客户,电汇可以走最快通道,也是如今全国范围内,资金流动所能够达到的最快的速度——两个小时。

因为这是银行间的协议,其实还是乌市这边收齐资料后,先行替蜀都分行垫付,到了晚间,再通过人行电汇清算系统进行清算,轧平账务。

不过这些细节对于客户来说是体会不到的,徐父能看到的,就是周至在乌市开立账户以后,大家一起出去逛了逛巴扎,回来乌市中行的个金部经理便亲自出来迎接,将大家请到包间里喝茶,告知两百万已经上账,还询问有没有需要银行配合的地方。

在“万元户”都还是富豪代称的九四年北疆,周至这样的,的确当得起这份认真对待了。

九四年的乌市人口一共才一百多万,而蛮州都有四百多万。

所以乌市的人口规模只有两个夹川那么多,“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际关系,在这里依旧存在。

钱到账以后,徐父就联系了经协办公室的主任,由他出面,在乌市寻找玉料。

理论上讲,建国以后所有的矿藏都属于国家,这一点是法律明文规定的。

但是和田玉现在主要以子料方式存在,著名的九五于田料,也就是仅次子料一级的“山流水”,还要等到明年才会开采出来。

子料存在于两条河里,大家去河边游玩有时候都能捡到,除非把河封了禁止下河,不然根本就无法管理。

不但不管,当地还鼓励这样的行为,特意为玉石交易修建了集市,方便大家进行玉石交易。

而且的确也给当地带来不少效益。

徐父的那个经协办公室主任的朋友是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每年给苏杭和首都的玉雕厂发函让他们来选料子,也属于招商引资的范围,迎来送往间自然而然就熟悉了这里边的门路。

乌市早先也组织过一个玉雕厂,但是工艺很差,做出来的东西也很糟糕,属于没雕之前料子值一千块,雕刻之后就只值八百的那种。

但是玉雕厂工人要吃饭,怎么办呢?厂长干脆就发动大家干起了收料子的工作,然后直接加价卖出去,这些年不断地“吐故纳新”,随着玉料的不断升值,厂子的效益居然还不错。

但是秦厂长也很犯愁,就是厂里有几块大料因为太沉,价值太高,导致一直卖不出去!

其中最大的一块洒金皮一级白子料,重量高达三百多公斤,是二十多年前在喀什玉龙河里挖出来的,哪怕过了二十年了,依然是自治区的“和田玉王”,无论从品质还是分量,都是第一。

但是苏杭一带的玉雕厂都是鬼精,他们最喜欢买十几克的小料,本钱十几块,雕成一个罗汉就能卖两百,当然欢天喜地。

除了首都那边偶然有任务,或者特别幸运遇到大客户定制,这才用得到大料外,没有哪家玉雕厂会傻到花几十万买大料,有没有那么多钱先别说,就算买到手,光改成合适的小块,工钱和损耗都不老少。

现在都是商品社会自负盈亏,讲究个市场规律,几十万的料子,就算雕出来也很难出手,一旦压在手里,那厂子就转不动了。

因此一听说经协办那边来了专买大料的傻子,秦厂长立马屁颠屁颠就跑了过来。

平日里香烟好酒没少给老张拎,关键时刻老张首先就想到了自己,当真没白交!

等到夹着皮包冲进经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