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朱樉死了?朱允熥语气惊讶,但神态自若,仿佛提前预先知晓了一般。
看得纪纲心中一紧。秦王朱樉是被三个妇人毒杀的。朝中有人怀疑是皇太孙暗中派人所为。
此前纪纲坚决不相信,身为皇太孙的爪牙,连他都不知道。但皇太孙得知后的反应,也太淡定了吧......真是他另派人所为?
看到黄中等人,纪纲才知道皇太孙的爪牙,不止自己一个人......秦王被人毒杀一事,不是朱允熥淡定,而是他心里早有准备。
历史上,秦王朱樉就是洪武二八年三月被三个妇人毒杀的。很多人认为这不是偶然事件,纷纷猜测干掉朱樉的幕后主使是谁?
有人怀疑是朱元璋。有人怀疑是当了皇太孙的朱允炆。还有人怀疑是燕王朱棣。
其中老朱的怀疑最小,毕竟他从未杀过自己的儿子。皇太孙朱允炆嫌弃最大。
历史上这小子根基不稳,秦、晋、燕三王对皇太孙的威胁最大,文官集团需要铲除他们。
至于燕王朱棣。他是老四,想要名正言顺坐上储君之位,需要把前面两个兄长解决掉。
毒杀秦王朱樉,也可以嫁祸给皇太孙朱允炆,动摇朱允炆的储君之位。
可谓是一箭双雕。巧的是,历史上秦王朱樉被毒死后两三年,晋王朱棡也莫名其妙挂了。
就政治立场而言,朱棣和朱允炆都有作案动机。但朱允熥的到来,打乱了这一切,他代替朱允炆成了皇太孙。
朱允熥发誓,自己从来没有派人搞死朱樉!秦王朱樉都被他收拾成那样了,女人自杀,兵权被卸,屁点威胁没有。
如今自己的皇太孙之位如日中天,稳如泰山,何必去干这种蠢事惹一身骚?
那么只剩下朱棣了?思索片刻,朱允熥摇头否则了。朱老四被他看得很紧,又经过几轮钓鱼式恐吓,现在老实多了。
而且朱棣也清楚,皇太孙朱允熥是什么人,他想要干掉二哥嫁祸给侄子,只怕一个弄不好,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思绪收回,朱允熥让纪纲继续汇报。
“秦王薨去不久,信国公汤和病重,陛下亲身前去探望,回宫后就一病不起了......”
“现在兵部由齐泰把持,说要暂停安南战事。”大明京师据此太过遥远,消息来往缓慢,且明军推进太快,一个多月就攻克了安南全境,导致京师一封战报都没收到。
很多人以为明军仍在多邦与敌军消耗,为此方孝孺等人疯狂反对安南战事,上书请求撤军!
听了京师一些列情报,朱允熥若有所思。这些事结合在一起看,似乎有人故意想把水弄混,好浑水摸鱼。
比如将秦王毒杀,故意刺激朱元璋,让老朱原本就不太稳健的身子越发难熬。
若皇帝驾崩,皇太孙出征在外,及一系列武勋不在京师,这局面.......说秦王朱樉只是单纯被三个妇人毒杀,朱允熥是不相信的。
因为在此之前,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也是被人毒死的。
“立刻飞马奏报京师,安南大捷!”朱允熥决定以大捷稳住京师局面,再等待圣旨班师回朝。
在此期间,他要收拾安南的摊子。不能刚打下就撤了,那样的话用不了多久,便又会生乱。
经过数日的安排。朱允熥立起屠刀,杀了一大片此前拥护胡氏父子的安南官员及士绅。
至于胡氏父子,以及主要族人,押往大明京师,余者全部处死!此前投降的卫王胡元澄,也将随明军一起班师回朝。
总之不留后患。凡是早早拥护明军的安南人,将暂时成为安南新的权力阶层。
在安南,朱允熥一边耐心等待朱元璋的旨意,一边巡视安南各地,加强战后整顿。
按照他与朱元璋此前制定的计划,打下安南后,废安南国号及一切政权,实行郡县制。
暂将安南化为行省,更名为交趾布政使司,设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
交趾是安南古称,名称来源于《礼·王制》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
安南地处中国大陆与中南半岛的连接处,是大明经略西洋的跳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在安南设立郡县,大明可以更容易地控制中南半岛,大大提升大明对南海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
将安南完全变成一个作为与东南亚和西欧各国船舶往来通商的根据地。
进而开启大航海时代。除此以外,朱允熥加紧对岷王朱楩的培养,让他驻守安南。
有大明王旗在,很多人不敢造次。担心朱楩脾气不好坏事,朱允熥又留下一枚定海神针。
“冯诚,你在这看着他!岷王要是胡来,只管教训!”冯诚年龄大,资历高,是冯胜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