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阿斯卡列波夫指出了库什切夫斯基和纳吉耶夫的战术思路有问题的时候,并不是利用他当组长的职权来对这两人的战术思路提出质疑,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了让这两人能够心腹,他还专门举出了当初在萨尔内市区内参加战斗时的实际战例来增强自己提出建议的说服力。
而库什切夫斯基和纳吉耶夫两人以前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城市市区里的战斗,但是他们经历的那些战斗和阿斯卡列波夫在萨尔内市区里的战斗相比起来几乎不值一提。因为这两人经历的城市作战相当失败,德军部队向他们指挥的部队所防御的城市进攻时,苏军并没有在城市里坚持多久,更是在巷战中一触即溃,原因就在于当时他们指挥的苏军部队在面对德军坦克装甲车辆进攻时,找不到什么好办法来阻挡德军的攻势,导致最后士气崩溃而被迫撤出城市。
因此,在阿斯卡列波夫详细说明了当初在萨尔内市区内如何指挥一个排(加上那些萨尔内的民警充其量是一个加强排)挡住了德军一个坦克营从城市南面进攻的情况后,这两人对阿斯卡列波夫的崇拜程度或者说是观感又蹭蹭蹭上了好几个台阶。因为纳杰耶夫和库什切夫斯基两人心里很清楚,要是自己换做阿斯卡列波夫指挥这么点可怜的兵力去和一个德军坦克营进行对抗,可能连半个小时都支撑不了就会被德军全歼。
自此,他们两人再也不愿意提出任何在城市市区防御作战时的战术了,一直认为不管阿斯卡列波夫提出什么意见,他们都全盘接受并完全以阿斯卡列波夫的意志为马首是瞻。
速成班的结业考核持续了整整一天,直到下午5点才轮到阿斯卡列波夫所在的那个组。
等他们走进考核的教室,拿到了教官们给他们分配的纸上兵力后,阿斯卡列波夫已经心中有数了。因为教官给他们分配的兵力正如一开始通知的那样,的确有一个步兵团,只不过这个纸面上步兵团人数要比满编要少,只有70%的兵力,技术兵器更少,除了有几门反坦克炮以外,就只有一个迫击炮连。装甲车和坦克这样的重型装备一概没有。
而和他们进行对抗的那个组模仿德军编制,不仅有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还有少量的步兵,步兵人数约为一个营。
阿斯卡列波夫在这之前就已经仔细了解过他们要防守的这座城市周围的地形,发现这座城市的地形比当初在萨尔内伏击扥地形还要更易攻难守一些。可不管如何,他还是勇敢地迎难而上,因地制宜进行了兵力分配。
当然他的排兵布阵是进攻组看不到的,演习考核要求是先由防御组将防御方案和兵力部署以及技术兵器的部署以书面形式提交给作为裁判的教官们。然后才是进攻组提交他们的书面进攻方案。由教官们根据双方方案来评估双方的战斗损失,并且做出战场形势图。
这样的流程至少要有3次循环,才会由教官们做出最终评估来判定哪一方获胜。
这一次,阿斯卡列波夫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而不仅仅是他向斯坦尼斯拉夫上校提出的那份战术建议中的措施。为了准确判断出对手的主攻方向,在第一轮对战中,阿斯卡列波夫只使用了战斗小组模式和大规模使用步兵反坦克武
器的招数,但是也有变化,因为他判定进攻方一定采用了步坦协同的战术。
果然在第一轮,经过教官们的评估,判定防御方在交战初期失利,城市的西部和北部被进攻方占领。
第二轮开始以后,阿斯卡列波夫才开始使用一部分部队对城市西部和北部进行小规模反击,力图将进攻方的主力拖在双方交火线附近。同时他在这一轮有使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招数,派出了预备队通过城市的下水道渗透潜入到进攻方部队的后方。
这些预备队依然是以战斗小组的形势悄悄钻出下水道后想胡椒面一样闪开。而阿斯卡列波夫给这些渗透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力以赴尽量将所看见的进攻方步兵干掉。这些渗透的战斗小组决不能只待在一个地方,而是要灵活移动并且让进攻方掌握不了行动规律。
多然,将书面战术交给教官组以后,教官们都面露惊讶地看了看阿斯卡列波夫他们三个人,随即开始了低声讨论,似乎对阿斯卡列波夫组提出的这种战术有某种疑虑和争议。
结果导致第二轮的裁判结果迟迟没有出结果。而作为进攻方那个组的三名学员也感到奇怪,因为作为防御方的阿斯卡列波夫似乎又提出了一个连教官们都没有想到或者见过的战术,这让进攻方的那三名学员有些心中没底,惊疑不定。
教官们足足争论了足足二十分钟,在斯塔尼斯拉夫上校的一锤定音下才拿出了裁判结果,判定进攻方的步兵营损失过大而被迫撤出战斗。
有了这样一个结果,第三轮阿斯卡列波夫才真正拿出了所有的兵力和所有的反坦克炮,对进攻方的坦克和装甲车辆进行了水银泻地般地靠接和攻击。
果然,第三轮一结束,斯坦尼斯拉夫上校代表教官组直接判定进攻方完败,兵力损失80%而彻底撤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