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科技大发展(1 / 2)

郑季候着重道:“敢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陈司令对部队和战力是相当自信啊!而且,这里虽然是群敌环伺,但民众的精神面貌却比大后方要好很多。”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吴经纬博士点头赞同,“看那些技术人员和工人,工作热情实在令人感佩。我已经决定要长期留在这里。”

郑季候道,“如果象这样有完整的资料和流程,实验室制取倒也不算太困难。”

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姚兄,陈司令所说的经济方面的运作,想必你是赞同的吧?”

“以市价赢利,再扩大生产规模,以数量压价格,企业和民众都受利。”姚闵点了点头,说道:

“陈司令的这个思路是对的,肯定也会展民用产品。否则,他的军工生产只是供给军队,是赔钱的买卖,难以长久支撑。”

“我看是不是可以与陈司令达成一个协议,待咱们生产出产品后,划定销售范围,毕竟他是出了大力,还有军队要供养,要和鬼子打仗。”吴经纬博士试探着说道。

“这没问题。”姚闵答应得很爽快,“这么大的市场,谁也不能垄断,咱们展工

业,不也是想着为抗战出力吗?当然……”

“当然也不能亏本倒闭。”郑季候补充了一句,和姚闵、吴经纬博士相视而笑。

…………

实验室不只一个,而是三个,主项自然是煤化炼油,次项则是医药和胶粘剂,三个研究小组按照陈天民的资料指导,各有分工。

施凤荣和年小英,以及刚刚从华北沦陷区被护送而来的年小英的父亲年教授,便撑起了医药的研究。

“磺胺在试管内没有杀菌作用,你们怎么确定制取出来的晶体的有效性?这里有生物细菌专家吗?”

年教授虽然对制取流程表示钦佩,但基于科学的严谨态度,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这个已经交给陈天民,被证明是有效的。”年小英解释道:“至于他是怎么证明的,我们就不知道了。”

年教授想了想,无奈地叹了口气,战争啊,伤口感染的人还会少了,与其看着死去,倒不如大胆用药物去试一试。

其实他倒是想偏了,陈天民确实拿活人做了实验,但不是自己人,而是被扣押在矿山做苦力的鬼子俘虏。

这些俘虏不是很多,几十个人,陈天民当做好

处,给蒋文华送了七八个尉官,作为和军统合作的甜头。

还有几个佐级的,自然都送到了总部。

剩下的都是军曹或者小兵,考虑到将来或许有用,暂且都养着。

可不能白养他们,就逼他们劳动,做苦力干活。

而一旦有了伤口感染,便成了试药的对象。

……

外面很热闹,在实验室里却很安静,陈天民认真地把想到的资料记录到纸上。

实验室从建成到现在,从只有简单的试剂,现在人员已经增加到二十多人,连购买带自制,试剂的品种已经很多,能做的实验研究也更多更广。

这当然离不开陈天民的大力指导,科学展的道路有很多条,有的直接快捷,有的迂回绕去要很多年才能得到成功。而陈天民无疑是最知道如何走捷径奔向成功的。

异烟肼,氯喹,虽然没有现代化分析研究的仪器,但陈天民已经列出了分子式,并写出了合成方法。

军用、民生,还有以药生钱。总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陈天民要搞出这些药物,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专注的神情,思索的样子,军医韩文英边看着写完的资料,边偷眼看着

陈天民,觉得这个时候他才是最可爱、最帅的。

印象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好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韩文英认识陈天民这么久,现在对陈天民的感觉,已经是爱的很深沉了。

但这恐怕连韩文英都没有感觉到,或者故意不想承认这一点。

“河南的确山、肖河有沸石,制造沸石止血敷料应该没有问题吧?”陈天民停下笔,思路又转到了军队,有些跑偏了。

“听说云南白药的效果很好啊!”韩文英突然暗自松了口气,为自己能插上话而感到舒畅。

云南白药救死扶伤的神奇功效,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尤为突出。一九三七年九月五日,国民革命军6军第六十军四万多名将士,开赴抗日前线。

这一天,昆明万人空巷,人们走上街头,欢送云南第一支出省抗击日寇的军队。曲焕章一大早也带领药房的全部伙计来到街上。

当部队经过时,向每个人的手中塞上了一瓶曲焕章万应百宝丹。

一九三八年四月初,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六十军将士负伤,外敷内服白药后继续拼杀。以致日本报纸惊呼:“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

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