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目光扫过群臣,窃窃私语者有之,静候下文者有之,故作深沉者有之。赵光忍不住一阵咳嗽,刘敬急忙站回到他的身边,轻抚着后背。按理说这时候是该有一碗药茶的,可赵光是坚决不肯在朝臣面前暴露自己的病况的,更何况皇帝受命于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严格约束,轻易不会在朝堂之上进食饮茶。毕竟左右史官可是一直在盯着,左史记事,右史记言,铁了心要做千古留贤名君主的赵光,不会允许《起居注》上出现任何不好的记录。
朝堂之上渐渐恢复平静,赵光轻咳两声后道:“朕思前想后,就是想为这天下找一个万全之策。诸位爱卿可能有所不知,昨夜朕深夜急诏几位大臣进宫,商议此事直至天亮,朕才终于说服了他们。”
百官的目光投向站在第一排的三省众人身上,难怪几位重臣今早这么疲倦,原来是彻夜未眠,只是到底是什么事,需要商议这么久。若真是要对南唐动兵,那兵部尚书卢千秋就不会是现在这副疑惑的样子了。
没让大家好奇太久,赵光道:“朕决定效仿古制,将分封制与藩镇制并行。”
分封制,起源于数千年前的王朝之使,是一国之君将自己的儿子和兄弟们分封为王,共同治天下。赵光没有兄弟,难道说,要为四位皇子封王吗?
“朕之长子赵篆,这几年来为国驻守陇西,联蜀对抗西凉,虽不能说是战功赫赫,但也足以证明他的能力。次子赵行,在国子监这几年,潜心好学,敏而谦恭,是为天下学子楷模。亲手所创弘文馆,这几年来给朕上过不少的折子,朕都看了,虽说有些地方略显稚嫩,可却足以彰显一片赤子之心;三子赵隶,甫一成年,便入朝出仕,帮朕分忧;至于四子赵楷,虽然还小,不过机敏过人,朕也甚是喜爱。”
赵光没头没脑地将四个儿子好生夸奖,百官中有反应快的,已经猜到他接下来要说什么惊人的大事了。
“这几个儿子,朕都很喜欢,也很信任他们,因此朕决定,加封赵篆为秦王,领陇西节度使,统领陇、关、凉三州;加封赵行为燕王,遥领河北节度使,统领幽、云、平州;加封赵隶为蜀王,遥领剑南道节度使,统领蜀、巴、渝三州;加封赵楷为蜀王,遥领江南节度使,统管襄州、徽州。加封长女赵长青为长青公主,赐皇庄三座,食邑六千户。”
封王,果然是封王,刨去可以忽略不计的长青公主,赵光的给四个儿子都封了王,这到底是要干什么。
赵光的话刚说完,在一片喧哗中,一人率先走出队列,叩倒在地:“臣,户部尚书赵守正,请皇上收回成命。”
最先站出来的,不是宗正寺卿赵续,也不是礼部尚书杨易,偏偏是和此事最不相干的户部,赵光道:“为什么?朕金口玉言,怎么能刚说出口便收回去呢。”
赵守正没着急回话,恭敬地三拜之后道:“臣不仅要斗胆请皇上收回四子封王的成命,还要请皇上定下储君,以免国朝不安,江山不稳。”
赵守正的话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瞬间炸开了锅。赵光眉头紧锁,手掌紧紧地握住龙椅的扶手,仿佛下一刻就会暴走。
“皇上,四位皇子眼看就要全部及冠,万万不可再将此事拖下去。若是皇上今日肯立下储君,那剩下的三位皇子即便封王,也请立即离开皇城,远赴封底。从此虽为兄弟,但也要知道身份有别,面对储君要有足够的敬意。”
赵光终于忍不住站起身来:“你好大的胆子,立储君乃是国本大事,岂是你可以妄言的?再者说,朕还没有老到不能治国的地步,你是咒朕早死吗?你一个户部尚书,不去拨你的算盘,计你的钱粮赋税,胆敢进言此事,我看你需要好好学一学什么是臣子之礼了。从今日起,你不必在户部上值了,去礼部做个侍郎,跟杨易好好学一学臣子之礼。”
杨易低垂着的头不禁浮现苦笑,向身侧移出两步道:“皇上,赵大人只是一时心切,并非有意顶撞,还请皇上看在赵大人平日里鞠躬尽瘁的份上,饶他这一次。”赵守正人如其名,素有刚正不阿之风,朝中与其交好的大臣也悉数跪倒:“请皇上开恩。”
赵光怒道:“让朕开恩,开什么恩。你们不必再求情,谁再多嘴,一样除去现任官职,都给朕滚去礼部学礼。”
百官伏低身子,大气都不敢出,门下省侍中苏道言行礼道:“皇上息怒,兹事体大,不由得诸位大人担忧,一时心急无意冲撞陛下。还请陛下相信,赵大人绝无半点诅咒天子之意。今日殿前失仪,赵大人理应受罚,臣代他谢过皇上恩典。”
赵守正抬起头来,一脸不解地看向苏道言,后者对着他微微点头,眼里尽是不可言说的劝解之意。赵守正只得再次跪倒:“臣有罪,谢陛下宽宏大量,臣一定在礼部潜心修习。”
苏道言继续道:“陛下为四子封王,虽说是陛下的家事,但皇家事即为天下事,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天下。臣斗胆问皇上一句,除陇西节度使一职之前空缺外,剩下的剑南道、河北道、江南道的节度使一职,都是有人的,更不用说剑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