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长等。
县衙官吏是进一步健全的,特别是县丞、县尉、主簿做为知县佐贰官,都各有衙门,并不完全是知县属员,他们对知县也是有监督之责,弹劾之权的。
县里做大事务,这几位也要一起聚议会商。
刘茂春这个章丘县尉,是从八品,品级很低,但分管刑狱司法、团练保甲这块,职权很重,尤其是当下。
这官不是什么杂职,所以前途还是挺好的。
干的好就能升县丞,再升就可以当一县父母官知县,他还年轻,虽有残疾,但在地方上做事倒没什么影响,而他有过御营底层军官资历,所以管起团练,负责捕盗剿匪这些,倒也算是对口。
李宝泉也受了几处伤,不过仅是轻伤,他升赏为哨总了,仍是在神策军左协。原来他是队头,实际这是个士官,不是军官。
队副队长都是士官。
管百人的哨官哨副才有品级,御营的品级高些,哨副是八品,哨总是七品。
李宝泉由队总升哨总,其实是升了好几级,不仅跨越士官这道坎,进入军官序列,还直接就到从八品了,这就是打仗立功,特别是打大胜仗的特别之处了,升官都比别人快。
神策镇去年那战后,皇帝特旨,升赏都是加赏。
李宝泉比刘茂春品级还高一些,一个是章丘县尉,一个是神策军的一个哨总。
赵小楼则升为了哨副,本来他顶多升个队副,但也因功破格提升,搭档李宝泉为哨副,不过暂时是署职,也就是暂代,因此阶衔是从八。
对赵小楼来说,这算是天上掉馅饼一样,砸的他晕乎乎的。
军官啊。
虽然武官袍服得自己掏银子,不比军服免费花,可赵小楼还是很痛快的掏了银子,第一时间申请了。
他老赵家也算祖坟冒青烟了。
活下来的六人,除了刘队副转业,还有两人也转业了,伤的较重,落下残疾,他们虽没有老刘那样有文化,但也还可以,一个授了从九的巡检,一个是典史。
典史现在也是从九品了。
一个是派出所所长,一个是县公安副局长。
典史以前虽然大多数县里都是流外,但职权重要,所以也是吏部选授的,在县里甚至普遍被称为四爷。
现在朝廷健全编制,知县、县丞、县尉、主簿后,排第五,降为五爷,那也仍是要职。虽落个残疾,甚至没有老刘那样能直接在章丘这样大县任职,得去些穷县任职,不也成了官么。
御营许多士兵以前都出身一般,如神策镇最早是在太湖西的湖州起义的义军,许多人都是佃户、奴仆、伙计、破产农民们出身,短短几年,能当上官,哪怕从九品也满足啊。
还有一个叫宋恩的火枪手伤的不算重,仍留军中,也升为了排长,也有品级,虽是最低的九品,管三个队,原来这队也归他管。
六人还都在战后获得授勋。
如李宝泉和刘队副,都获得三转勋飞骑尉,视从五品。
赵小楼和宋恩则是二转勋云骑尉,视正六品,另两个转业的是一转勋武骑尉,视从六。
原来朝廷的勋官其实已经是附加性官衔,与实职和俸禄无关,按资历加赠。
而现如今绍天朝更定官制后,散官定品阶,叫本品,职官则定差事。官员先定散官再授职,拿俸禄就是按着散官本品来的,而职官,有相应的职钱补贴。阶职差不多,但也会有低职高阶,或低阶高职情况。
军官另有阶衔。
文官取消了勋,只有武官士兵有勋,勋恢复本义,为打仗立功授勋,勋没俸禄,但享受相应的一些待遇,各视品级。
总共十二转功勋。
最低视从六品,最高视正一品。
十二转的勋,授上柱国,相当于特级功勋。
就算是从六品的一转武骑尉勋,也是有很严格的评定标准的,以少击多为上阵,兵数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按结果,杀俘敌人四分以上为上获,杀伤敌人二分,为中获,杀伤敌人一分,为下获。
上阵上获最高可得五转,上阵中获四转,上阵下获三转,以下递减类推。
除了这个外,还要考核个人战绩,比如上阵上获,个人还得斩首五级,方为五转,不及要递减。上阵上获仅斩三级,就三转,斩二级就只能二转,一级就只有一转。
并且一场破敌万人的战斗自己伤亡不能超过三千。
所有条件满足,方能获得相应勋。
不仅是斩首,还有数量限制。
破敌一万人,一场大战,只得有十人为跳荡功,先锋功不过二十人,万人以上,每满千人加一个跳荡名额,两个先锋功名额。
而所谓跳荡,临阵对寇,矢石未交,先锋挺入,陷坚突众,贼徒因而破败者,为跳荡。
因此一场破敌万人以上的大战,最多也只能是五转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