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秦时风韵(11)一更(1 / 3)

秦时风韵(11)

是夜, 狂风怒号。

帐篷外看守的兵卒围着篝火而立,唯有如此方可度过这漫漫长夜。

桐桐听着外面的动静,而后站起身来。

她一动, 赵姬和刘女就都抬头看过来,才要说话, 桐桐‘嘘’了一声,嬴政抬手捂住了赵姬的嘴:“阿母, 莫要出声。”

赵姬惊愕的眼神在两人身上游走,而后慢慢的点了头。

桐桐安抚的拍了拍刘女,便掀开了帐篷:“来人呐!”

兵营中帐篷排列整齐,外面篝火点点,井然有序。

她一出声,门口守着的就都看过来了。有人转过头来,颇为不耐:“何事?”

“取恭桶来。”

这些人相互对视一眼, 便大笑起来,这荒郊野外要的什么恭桶?以前在马车上,每日里一顿饭食, 用晚饭,在夜里是可以下马车解手的。

可今儿情况特殊,解小手在帐篷里可以, 渗下去就完了。但是解大手,帐篷里便不可以了。

有年轻的兵卒要出言取笑,年长的抬手拦了:“勿要生事端。”而后指了一个缩在篝火最外端的:“带她去!莫要走远。”

“诺!”

桐桐回头看了看嬴政, 微微点头, 而后转身便跟着走了。

嬴政的双手攥成拳,能不能成在此一举了。

桐桐跟着这兵卒离开,朝着下风口而去。等走出驻扎区, 这兵卒就喊了一声:“止!”

说完,狠狠的推了桐桐一下,“莫要耽搁!”

推人的手还没撤回去,桐桐反手勾住此人的脖颈不待对方发出任何声响便结果了他,将其拖远,换上对方的衣裳。

此人矮小,再则,赵军十三岁便得入行伍。军中不乏年岁小,身形也较小的人,他们多为火头军,不在作战序列。

这衣裳穿着也宽大,桐桐甚至用随身的针线将袖口等地方收了几针。

拾掇好之后,他迅速的朝火头营而去。

走一段就有人盘问:“何人?何故在营中走动?”

“奉偃公子之命,取餐食。”

赵偃身边的人杂,跟军中的其他人不相熟。且他身份高贵,只一个小小兵卒,盘问之人没升起多少戒心,放行了。

桐桐去了伙房,脚步匆匆:“偃公子要用餐食……”

这一喊,喊的人都慌了。军中伙食是固定的,几时吃就是几时吃,这突然之前要开火,如何来的及?

帐中只一堆点燃的火,光线昏暗,谁也看不清楚谁是谁。

桐桐扫了一圈,只有酒是现成的,这是专供将领的。

她抱了一坛子,催促其他人:“速去预备……”然后抱着酒就走,好似先送酒是为了大家争取时间的。

那可是偃公子,餐食该如何预备?都忙活起来了,有人去取水,有人去取柴,有人找肉食菜蔬,一时间,几十人忙进忙出,谁在谁不在,一时没人察觉。

桐桐抱着酒坛子,更方便了,只说是给赵偃送酒的。

事实上,赵偃夜间并未敢在军营中胡闹,因为平原君赵胜的心情不好。今儿的谈判,平原君的法子没奏效,情绪不佳。

这平原君赵胜不止是赵国的宰相,更是赵□□的叔叔,也就是赵偃的叔祖父。两人不只是君臣关系。

在这个方面,其他诸国与大秦不同,大秦数代皆用布衣宰相。用人不分来自哪国,不看出身,有才即可。

《秦法》中有规定,宗室无功不受爵!

民间亦然:只有征战,才可立功受爵。

而其他诸侯国,就像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他是魏国国君安釐王的弟弟;像齐国孟尝君,他祖父是齐威王;而春申君黄歇,关于他的家世历史记载不祥,但《韩非子》中记载,说黄歇乃是楚庄王之弟。而韩非为韩国公子,与李斯曾一起受教于荀子。由此可推测,黄歇出身极高。

因着赵国的用人制度,赵胜不止是臣,赵偃自是心有畏惧,这晚格外安生。

天寒夜长,行军住宿简陋,赵偃辗转反侧,直到外面奏报说,有人送酒来了。

赵偃一骨碌爬起来,问侍从:“平原君账中将领还未散去?”

“灯火通明。”

赵偃嗤的一笑,必是与军中将领饮酒议事,“送进来吧。”

这侍从接了桐桐手中的酒坛,转身就走。

“酒觞——”桐桐一边说着,一边往里走,好似要去送酒觞。

里面的人未在意,守在外面的人扭脸看过来,却未曾听到里面有别的响动,想来贵人并未驱赶,于是,便各司其职,继续守着。

他们却不知道,赵偃吓住了,他浑身颤抖一点声儿也发不出来。

一个送酒觞的小兵卒一进来便抹了侍从的脖子,将刀放在他的脖颈上。在他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嘴里便被塞了丸药,下巴被对方合上,胸口拍了几下之后,不由自主的,他就给咽下去了。只残留下的苦味叫他知道,被喂下去的是药。

赵偃低声问:“何人?所为何事?”

桐桐将脸抬起来,看着他的眼睛:“赢蚕。”

“赢——”

声音才高一点,脖子上就一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