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攻击,殒命当场。”
秦王政:白期待了。
扶苏:你还别说,这个有点道理。
可见大家编的版本,只有夏无且一个人没有脱离实际,艺术加工的比例小。
而且上辈子夏无且确实干过类似的事。
当时父亲忙于奔逃没想起来传唤侍卫捉拿刺客,众臣都没带武器,没有王命也不敢随意上去相帮。
一筹莫展之际,夏无且灵机一动解腰间药囊掷向荆轲。虽然不见得有少用处,但事情结束父亲倒是十分动,还慨过一句“无且爱我”。
这一世夏太医不幸错失了救驾之功,不过就算父亲不知道这件事,扶苏也记,自会从其他方面报答他。
而且谁说父亲不知道呢?
扶苏之前同父亲说起荆轲刺的时候,细细描述过当时的情况。什么王负剑、秦王绕柱、无且爱我,秦王政其实都清楚。
现在是没借口奖赏夏无且,以总能找理由的,先委屈太医一会儿吧。
说这个,扶苏依稀记得夏太医好像不是这种自吹自擂的人,所以他怎么也给自己编了一套故事?
秦王政对此同样表示疑惑:
“夏无且竟也会写这种东西?”
是万能的侍者,上前小声解释:
“夏太医没写过,但是别人帮他编了一段。”
秦王政正旁人为什么替他编纂,就听隔壁的老者还在絮絮叨叨。@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从夏无且的药囊说了夏无且的医术,言语间十分推崇。然说他自己的医术,以及医家弟子的现状。
主打一个自我推销,趁热闹宣传一波他们医家医术精湛,有病都可以来找他们治疗。近他们在锻炼医术,为考入咸阳太医署做准备,诊金不会收得太。
好家伙,图穷匕见了属于是!
搞了半天,这位老者是医家弟子。
他们也不管夏无且是不是医家的,反正医者嘛,都可以算进来。他们医家不搞什么治国理念,没有明确的学派区分。
先秦时期医者还没有成为九流,因为巫医不分家,巫带神色彩,所以医者的地位其实挺的。
也就是春秋战国礼乐崩坏了,大家对巫的迷信减弱,医者才不如之前受推崇。不过那也是相对的,总的来说各国还是十分礼遇医者的。
扶苏之前闲来无事弄了一堆小的改革,不是很起眼,其就包括扩充太医署的编制人数。
上辈子吃过父亲偏信方士的苦,这辈子扶苏决定另辟蹊径。长生不死是别想了,但用医学手段保持健康和长寿还是可以追求一的。
反正治病的时候摒弃“巫”的部分不用就好了,大量医者齐聚在太医署互相商讨切磋,也能促进医术的发展和繁荣。
这位老者就是为了考入太医署,特意来的秦国。
太医署如今得意的太医就数夏无且,因为之前他被秦王政委以重任,专门替太子扶苏调理身体。
介于太子在秦王心的地位,全咸阳都认定了夏无且绝对是太医署受信赖的那位医者。
医家决定讨好这位秦王面前的红人。
大家都是医家的,应该互帮互助嘛。可惜秦国这边养门客的风气不太盛,不然通过主家的举荐,能更快地在秦王跟前露脸。
扶苏好奇之邀请这位老者同桌而坐,从他口打听了这些内幕。
老者有些慨:
“如今只有相邦昌平君还在大肆招揽门客,只是我等医家子弟过去不受重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人家想的是治国的大才,看不上他们这些实用之术。而且平台就这么几个,昌平君是头声势浩大的,竞争显然非常之激烈。
秦王政安静听了一会儿,听昌平君门客众时眉头动了动。碍于对方助他平定了嫪毐之乱,底没说什么。
老者见两位贵人衣不凡,这才肯坐说两句。顺道蹭了点好茶,也算是心满意足。
他没有久留,说是雪之天寒地冻,各地估计会现很冻伤的庶民。如果没有人肯花钱找他治病的,他过两天就带自己采的药草去乡了。
在乡给人看病虽然赚不钱,却能换一点麦粟。如今大家的日子过得都艰难,正他们都不管这个的,还会给个方便。
乡只能治点小病,但好歹也能积攒一些治病的经验呢。
老者走,秦王政看向扶苏:
“如今来考核的医者众,太医署却容不这么人。落选的这些,你必然有其他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