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内容,属于实完全没必要写,但不写又显得很不秦王放在眼里的那形式主义。
诸如此类的奏折数量不少,全赖西周天子奉行礼教。虽说东周时期礼崩乐坏,但各诸侯国还是保留了部礼仪形制,勉强维持住了人的体面。
扶苏对礼教是没有偏见的,不讲礼仪只会造成更的社会混乱。官员的这类表忠心的折子也没什么问题,也算不上特别多余。
但前提是,这堆奏折不会挤占多父亲原该有的休息时间。
在这奏折完全可以丢给像自己这样热衷于替父忧的子帮忙批阅,只要不会叨扰父亲,那扶苏就无所谓。
扶苏自己当秦二世的时候,都是丢给子桥松帮他看的,他反正是懒得看。
提笔在后面写了几句勉励的话,叫许弥干,他的付出王上都看在眼里。比起之前为了节省时间就回个“善”,如此便显得礼贤下士多了。
这样的安抚可以极地拉拢臣子的心,可惜秦王政自己没空写那么多字。所以才需要子替父亲出面,毕竟子有足够的空闲多写点废话。
扶苏拿给父亲看:
“等桥松长,叫他学着我这样回复臣子。”
秦王政失笑:
“桥松才几岁,你就开始惦记着压榨他了。”
扶苏振振有词:
“写这个又不要什么才,在将他拎来写也是可以的。只是他年纪还小,在朝中没什么量。”
等桥松开始入朝办事就了。
孙入朝标志着他已经不再是个小孩子,而是拥有一定政治声望的重要人物。
不是所有人都能替秦王拉拢人心的。
子出面批阅奏折,写下的是子手。若换成个宦官笔,你再看臣子吃不吃这套?
哪怕宦官再得宠,再是天子身边数一数二的心腹。对那些清高傲气的臣子来说,依然会觉得自己被侮辱了。
扶苏巴不得桥松快点长成。
不仅可以替父亲祖父忧,琐事都揽过去。还能以他自己的优秀受宠,反衬出他爹子扶苏有多完美多受秦王疼爱与信赖。
子生来就是拿来用的,多的工具人啊。
但这话不能告诉父亲。
扶苏便说:
“我这是望子成龙,父亲难道不想看见桥松早日独当一面吗?”
秦王政:寡人看你是想早日活都甩给子替你做。
秦王决定略过这个话题,他看了一眼奏折落款中的“臣许祢”,想起了这人是谁。
于是干脆提起国子监:
“子以为,国子监该设在长安城,还是咸阳城?”
扶苏想也不想便道:
“自然是咸阳。”
国子监是个教育局一样的朝廷部门,又不是单纯的学术组织。长安城留给诸子百家折腾就了,他们国子监隔开,免得那群人手伸得长。
秦王政颔首,他也是这么想的。
许祢如今兼任学宫祭酒,若是国子监完善后,他就得被调回咸阳来了。长安那边需要安排一个新的学宫祭酒,但秦王暂时还没有的人选。
扶苏想了想:
“规章制度许祢已经建,继任者也没什么需要改动的,根据制度管理学宫即可。既如此,不若选个威望能够服众的人来接手此位。”
诸子百家里实有很多人威望都够,但他们有自己的学说倾向,让他们来担任学宫祭酒不合适。
也不能直接在学宫里让一群人推举或投票,官职任免还是得官场的正规流程。
只是倘若从官员里挑的话,一个挑不新任祭酒就要成为四处受气的倒霉蛋了。
放眼望去都是不能得罪的学派领军人物,不能强压只能劝着,家闹了矛盾,他得时刻待命过去调解。
想想也挺惨的。
扶苏眸光一转,想到个主意:
“不如让性格严肃端正的人过去任学宫祭酒,如此一来,那些百家学子就不敢造次了。”
选个教导主任一样难搞的人物,最能学子上头的各派讲师一起镇住。所有人见到他都得变成个鹌鹑,再也不敢闹矛盾。
秦王政觉得这招不错:
“那便让王绾推荐一个合适的上来。”
身为目前秦唯一的相邦,王绾自然要能者多劳。不管他接触过的官员里头有没有这样的人才,反正他得寻一个出来。
接到王上命令的王绾深吸一口气,再次觉得这个国相当得艰难。
表面看上去光鲜,实谁当谁知道。
上一个国相已经叛逃了,虽然他是为了去当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