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当消息传到皇宫时,正在舞文泼墨,为赵桓激情创作“定王除虏图”的赵佶,也惊了一下。 赵佶撂下毛笔,接过侍女递来的毛巾,擦了擦手心的汗水,眼神尽是不可思议。 “什么?八十口棺木随王返京?” “棺木先行,王殿后?” “确实是从未有过的先例,礼部那边是怎么说的?” 前来禀报的太监,连忙回答。 “启禀陛下,老奴已经问过礼部郎中周浦,周郎中的说法是,虽无先例,但不无不妥。” “死者为大,又是浴血奋战的将士,王爷此举,可慰天下军心。” 闻言,赵佶顿时喜笑颜开:“连周郎中都这么说了,那就放行……等等!” 赵佶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回到龙案旁,拿起毛笔,在宣纸上笔走龙蛇,转眼赐下一副墨宝。 “以此为旨,去城门处宣读。” 望着匆匆而去的老太监,赵佶甚是得意:“多亏朕慧眼识才,王才有今日之威。” 感叹完,赵佶便继续开始创作他引以为傲的《定王除虏图》。 等传令太监抵达城门时,城门已经人山人海。 不只是住在附近的百姓,仿佛整个汴京都得到了信儿,纷纷前来一睹定王尊容。 与此同时,各类小道消息,不胫而走,成为了现场激烈议论的谈资。 一群文人公子,聚集在一起,看着城门外停靠的棺材,非但不觉得晦气,反倒眼神炙热到了极点。 “定王出京都,随行百余丁,月末得胜归,旌盖八十棺!这是何等的壮烈,何等的气魄!” “我大宋能有此等王爷,真乃天下之幸,万民之幸也。” “听说王爷行至沙河县,遭到数千金寇埋伏,诛杀千余人,生擒完颜宗翰亲随猛将术虎忽鲁,此等勇武堪比哲宗在世!” “王爷只带了一百三十人,却能杀溃十倍于己的敌人,恐怕也只有武圣在世,能够完成这等壮举。” “最关键的是,术虎部落尽出骁将,而术虎忽鲁能够成为完颜宗翰的亲随,更是精锐中的精锐,结果遇到王爷,还不是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儿?” “哈哈哈,壮哉!这才是我大宋应有的气魄,堪比封狼居胥!” 传令太监听着文人公子的盛赞,也不由满脸涨红。 毕竟陛下龙颜大悦,这说明,王爷越得势,陛下就越开心,至少传令太监是这么认为的。 他推开人群继续往城门靠近,却又见到一群商人。 那些商人也是对着棺材指指点点。 “谁说商人逐利,薄情寡义?看到王爷返京如此壮烈,连我都不禁鼻子发酸,快要落泪了。” “不如咱们号召全体京商,为王爷募集善款,支持易州作战,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好主意!” “这些钱交给王爷,绝对会用在实处,不像是那些只知道吆喝的贪官污吏。” “咱们每向王爷捐赠一两银子,就有几十只箭射在金寇的身上,也算是我等与王爷并肩作战了。” 传令太监大喜过望,现在整个汴京都把赵桓当成了英雄,若是陛下知道,肯定也会很高兴。 为此,传令太监连忙锦上添花,他站在城门处,展开陛下的墨宝,大声宣读起来。 “朕之子,文韬胜萧荷,武略胜韩信,携英灵八十归京,不辱朕之厚望。” 随着传令太监话音落下,整个城门彻底沸腾。 无数百姓大声呐喊:“定王千岁!” 唯有赵石岩撇了下嘴,心里暗骂,论厚颜无耻,赵佶当属天下第一人。 即便是这种时候,也不忘往自己脸上贴金,搞得好像赵桓得胜归来,都是在赵佶英明神武的领导下。 呸,什么东西! 赵石岩虽心中不忿,但却并未表露分毫,他立刻一挥手,示意车队放行。 八十口大棺材,浩浩荡荡的穿过城门,朝着定王府而去。 街道两旁的百姓,一边行注目礼,一边翘首朝城门看去,心里不免嘀咕,王爷怎么还没来? 终于,万众期待之下,一辆豪华马车缓缓驶入城门。 “快看,那辆马车肯定是王爷的座驾!” 众人纷纷看去,却见赵石岩再一次将马车拦下。 朱鹏实在是忍不住了,便怼了一句:“赵大人,你未免也太谨慎了吧?”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存心与王爷过不去。” 赵石岩瞪了朱鹏一眼,没好气道:“你懂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