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贼巨寇中,以方腊宋江和高拖山的实力最为强悍,不过这三个巨寇都已经被干掉。 那么现如今,综合实力最强的就是“杨天王”,杨江。 杨江麾下兵力近万,起兵于河北,后在尉氏县盘踞多年,最终来到山东,行军路线,由西向东。 此时,杨江的大军就在济州。 若赵桓能够“掐头去尾”,先诛张先,后平杨江,那么就可以震慑群贼。 当赵桓接到刘延庆的命令时,不由眉头皱起。 倒不是忌惮杨江的实力,而是据赵桓所知,这个杨江,并非为祸一方的贼寇,相反,杨江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豪杰。 正是因为看到大宋之腐朽,所以才起兵谋反。 诗中云:“今年杨江起河北,战阵规绳视前作。嗷嗷赤子阴有言,又愿官家早诏却。” 由于杨江的阵仗很大,朝廷早就想要诏安杨江,只可惜却被杨江数次严厉拒绝。 至少在气节方面,比打不过就投降,投降完了又背叛起义的宋江,不知道高了多少。 方腊靠旁门左道迷惑百姓起家,自不必说。 至于宋江,多了不谈,单凭李若水的《捕盗偶成》中载:“杀人纷纷剪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就可见宋江之秉性作风。 同样出自《捕盗偶成》,杨江的评价就高得多。 而且真正攻打“大名府”的人,并非宋江,毕竟宋江驻扎在梁山泊,而大名府却在河北。 反倒是河北大名府起义的杨江,才是真正攻打大名府的人。 各路起义军中,真正算得上豪杰者,其实也就杨江而已。 萧海兰见赵桓愁眉不展,不由轻声询问:“王爷也觉得杨江是个难啃的硬骨头?” 赵桓点了点头,又立刻摇了摇头。 自从入鲁以来,萧海兰还是第一次见到赵桓如此纠结,可见杨江此人,确实麻烦。 赵桓轻叹道:“这个杨江,之所以被称之为杨天王,因为他最强盛时期,聚众数十万之多。” “如果不是攻打大名府损失惨重,又遭到缉捕多年,杨江也不至于跑到山东来。” “说他强悍,倒也强悍,毕竟敢打大名府的起义军,只有他这一份。” “说他弱,倒也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武器装备匮乏,后勤乏力,至于精锐战卒,更是聊胜于无。” 萧海兰听出来了,赵桓不是不敢打杨江,而是不舍得打。 就在这时,赵桓突然一拍大腿:“对啊!” “本王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 “朝廷出面诏安,杨江屡次给怼回去,连出面诏安的官员都被砍了。” “本王的面子,肯定比朝廷要大。” 萧海兰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不过转念一想,大宋朝廷在民间的声誉早就臭大街了,相比之下,赵桓却是走遍天下都畅通无阻。 论在民间的分量,赵桓确实要比朝廷还重。 萧海兰强忍笑意:“王爷的意思是打算诏安杨江?” 赵桓重重一点头:“没错!山东贼寇皆可杀,唯独这个杨江不能杀,此人虽然打过大名府,朝廷恨他恨得压根痒痒,但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本王整天操心费力,不就是为了为贤臣良将提供羽翼庇护吗?” “韩世忠是人才,这个杨天王自然也是人才。” 想到就做。 赵桓直接下令,让孙贺派两人,前往杨江的地盘,商讨会面诏安一事。 “呵呵呵,刘延庆和梁方平这两个货,自以为给本王挖了个坑,殊不知又给本王送来一个绝佳人才。” “说起来,本王还要谢谢他们。” 见赵桓如此自信,萧海兰也面露笑意:“王爷爱才,为了救韩世忠,不惜改变计划。” “如今遇到杨江,又要亲自去诏安,这些贤臣良将能够遇到王爷,也算是他们运气好。”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千里马常有,伯乐却不常有。” 赵桓微微一咧嘴,看向萧海兰的眼神满怀深意。 萧海兰被盯得发毛,这才意识到,自己今天的话有点多,连忙扭开头,遮掩羞红的脸颊。 这一幕,更是令赵桓兴奋。 “看来你已经适应了现在的身份。” “这很好。” “本王会将你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让你成为你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