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汉高后吕雉:@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皇帝多样性? 明成祖朱棣:@汉高后吕雉刘盈是吧?】 吕雉面色一僵,可恶,不争气的儿子。 朱棣哼哼的放下手,咱大明皇帝再不争气,也轮不到外人说,先管好自家好大儿吧。 事后,刘盈恍恍惚惚的承受父母双人体验套餐,呜呜痛哭,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啊? 刘邦吕雉:咱也问过很多次为什么你能长歪成这样子,但是,永远没有答案。所以,别问为什么,毕竟没答案。 【“张居正的所作所为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历史最后自有评定,在万历朝没有人敢为张居正翻案,但是到了万历的孙子即位时,朝廷就已经主动为张居正恢复名誉了。 到了大明朝已经无法挽救的天启时代,张居正终于又被官复原职,并且恢复了所有的荫封。 但这个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在所难免地向亡国的深渊滑落了。 在这样时候,他们终于又想起了张居正,渴望再出现一个“张居正”,可是这时候谁愿意做“张居正”呢? 真的就是国乱思良将,大抵只有在国家危急的时刻,才能想起曾经拥有的珍贵的济士良臣吧,可是这样的臣子的结局大家已经知道了,谁还愿意去做这样的人呢?” “诚然,张居正死后被清算是那个时代的必然结果,但是被清算、政治主张被颠覆,难道是所有改革者都要面对的命运吗? 我不能赞同。 哪怕历史一次次的重复悲剧,我也依然不能赞同。” 】 商鞅王安石等人都微微一愣,然后''骤然露出一个笑容,像他们这样的人,从不相信命。 因为他们做的就是逆天改命的事情。 天幕说的结局听起来很恐怖,可是他们其实从不害怕这样的结局,因为早在准备变法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做好万劫不复的准备。 世界上有比死亡更令人害怕的事情,而在这样的事情面前,死亡也就显得不那么恐怖了。 倘若死亡就是终点,而他们所想达成的结果可以达成,那么他们愿意欣然踏上这条死亡之路。 不过一死…… 【“汉唐以来,以功业炳史册者多矣。至若意量广远,气充识定,志以天下为己任而才又能副其志者,则惟明张江陵一人而已。 方明隆万之际,明之政已驰矣。 自世宗西内静摄,君荒于上,臣纵於下,将嬉于边,士嚣于庠。纪纲万事,群堕于冥昧之中之中。而瓦解土崩之祸,将隐中于晏安无事之日。 自非有雷霆之力不足以集上下涣散之孰,非有整齐严厉之法不足以其积久疲顽之习。 江陵知其然也,慨然出其身以任之。 奋乾刚,行独断,宫府内外,一听于己。赏罚予夺,悉决于心。 不以逼上为嫌,不以死权为讳......则天下之责当于我任之,任之而当,虽挟无上之威权而不疑,任之而不当,虽蒙莫大之戮辱而不悔。 ......” 李一轻声念着这段评价,深深叹息,这段话大抵写尽张居正的一生。】 范仲淹悠悠一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为我等臣子之责任。” 王安石心有所感,“他倒是比我幸运得多了。”至少活着的时候已经尽己所能,比起来,自己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对于张居正来说,或许在开始的为政之时,他就已然明白了自己的命运。 但即便是万夫所指,祸压宗族,他亦不愿意做那无用的道德君子,任由后世骂名,也依旧遵守臣子之本分。” “他不是道德君子,他舍小家而成大家,他生前做到最好的一切,但是谁又能料到人心的微妙呢。”谁知道人都死了,万历还能折腾起来。 李一摇头,可这就是人心,哪怕张居正活着算尽一切,也不不知道自己悉心教导的学生其实心里怨恨至此。 变法最需要的就是当权者的支持,他的学生,本该是最继承他的政治主张,最支持他的人,是他以为自己死后可以托付的人。 可是,最后毁了这一切的恰恰是他抱以希望的学生。 张居正忘记,那是皇帝,而不仅仅是他的学生。 李一慢慢道 : “他是鞠躬尽瘁的帝师,他是大明王朝的一代名相,他是锐意进取的改革家,他延续了大明江山。 他一心为国,却功败垂成,终是人亡政息,成大明遗恨,这就是张居正。”】 万历皇帝神色漠然,老师,我才是皇帝。
第 148 章(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