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章(1 / 3)

【“有一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这话实在不假。

项羽是个不爱读书的人,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

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可以说,项羽能在秦末武将中成为最牛逼的一小撮,那完全就是靠天赋还有他的神勇。”

“这是他能多次赢得大战的原因,但是不学习,就不能明智,所以项羽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决定。

例如不重视人才,韩信本来是在他麾下的,可是最后却跑路了,在其他时代,武将要分出高低排位是很难的,但是在秦末,第一名将就是韩信。

他当之无愧,并且说出来也毫无争议那种,哪怕放眼整个青史,韩信都可以争一争第一的。

而这样的人才却流失了,无论什么原因,都是主将的过错。”

“其次,项羽不能听劝,他的谋士范增不止一次提出刘邦威胁论,数次劝说并且试图付出行动要干掉刘邦,但都因为项羽优柔寡断而失败。

都说范增也是第一等的谋士,可是最后被誉为谋圣的却是张良,这是两个人选择的主公不同所导致的啊。

但是选择谁为主公本就是看个人眼力不是吗?就像郭嘉,见袁绍势大也不心动,反而选择曹操,而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然后,项羽性格容易暴躁,一上头来就什么都不管不顾。

在历史上,在屠城这种事情上出名的,不止曹操,还有项羽。

项梁会稽起义后,任命项羽为裨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后项梁率部众八千人渡江西进,期间曾派项羽进攻襄城,项羽打了襄城很久才攻克,于是坑杀全城。”

“巨鹿之战后,章邯败走,随后率军驻扎在棘原,项羽驻军于漳水南,两军相持不战。

秦军多次被项羽打败,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章邯害怕,于是派长史司马欣去请示,司马欣到了咸阳,被赵高留在司马门三天,不予接见,有不信任的意思。

司马欣非常害怕,急忙逃到章邯营中,劝章邯早做打算,赵军陈余也写信给章邯,劝其反秦。

这样的情况下,眼看就是进退不得,左右都是死,于是章邯终于产生投降的心,他暗中派使臣前往项羽营谈和约,但没有谈妥。

随后几l番交手,章邯都讨不到便宜,而此时楚军粮食也不多了,项羽就心动,有意接受章邯的投降。

秦二世三年七月,项羽和章邯约在洹水南殷虚上相见,并订立盟约。”

李一说到这里,深呼吸一口气,“至十一月,项羽担心秦兵心有不满,入关中后不听令,引起祸患。于是,将秦降卒二十余万全部在新安城南连夜坑杀。”

“至此,关中父老恐惧项羽,痛恨章邯等人,

于是秦各地喜迎刘邦,

所到之处没有不降服的。

至关中,

关中父老迎刘邦入内,刘邦与关中父老约定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和偷盗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于是刘邦得到关中民心。”

“项羽知道刘邦率先进入咸阳,大怒,而后有了鸿门宴,刘邦机智脱身。

在项羽来了后,楚军接手咸阳,项羽引兵屠戮咸阳,杀死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大火连续烧了三个月没有灭。

随后项羽搜集宝物美女准备回江东,有人劝项羽说关中富饶,可以成王霸之业。

项羽见秦王宫都已经被毁坏,自己又迫切的想回到江东,于是不听。

那人又说,都说楚国人是戴帽子的猕猴,果然是这样。

项羽听到后,把那个人烹杀了。”

李一捏紧拳头,那是咸阳啊,秦朝几l百年的国都,政哥曾在那里指点天下风云......

李一:好气好气啊啊啊快气炸了呜呜呜(心酸.jp)】

整个咸阳都陷入沉默,坑杀二十多万秦兵,屠戮咸阳,火烧王宫,每一件事都是在他们的雷点上疯狂蹦跶。

扶苏饶是再好的脾性,都红了眼。

嬴政的手指放在剑柄上,一点点的握紧剑柄,眼里满是冷意。

成王败寇,本是寻常事。

他能接受胜利,也能接受失败。

可是,谁能听见自己国破城亡又无动于衷的。

嬴政想:他对刘季倒是苛责了些,至少连一个小小的亭长都知道爱护即将成为自己的东西的咸阳,安抚百姓,可那项羽分明是楚国贵族出身,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