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章 转向(1 / 2)

就在昨天,《青旭》放出的又一批5万本再次售罄,也让这本杂志的1995年9月刊销量正式突破10万大关。

相比其8月份还只有1万本的销量基础,如此增幅堪称一个小奇迹。后续还可能更进一步冲到15万甚至20万的高度,更是让整个博艺出版社都为此振奋。

苏杭却相对平静。

不说曾经见过一本零基础杂志创刊号推出首日就日销10万本的火爆现象,这年代,比起《读者》或《故事会》那些平均月销400万单月最高甚至达到700万以上的纸媒巨无霸,《青旭》的这点成绩,真不算什么。

更何况,这一次,‘月发九篇’和‘预付十万’等一系列噱头加持,配合钟长林积累大半辈子的媒体人脉,炒作到当下程度,杂志销量出现一次爆发,本就正常。

关键还是爆发之后。

等热度过去,《青旭》能留住多少读者,才是编辑部乃至整个博艺出版社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万一搞不好,重回以前,都不是没可能。

无论是钟长林还是谭丰振,其实都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也都在绞尽脑汁。

不过,新的一周,虽然媒体上依旧热闹,但博艺的宣传重心,却是暂时离开了《青旭》,转向即将在这个周六上架的‘参商’小说合集。

苏杭本周赶来,主要也是为了这个。

安排好兴达期货那边的事情,苏杭匆匆赶到博艺总部,迎接他的就是连续两个采访。

除了从杂志转向合集,本周的另外一个改变,就是宣传重心从省内转向省外,因此,今天的两个采访团队,一个来自首都燕京市,一个来自南部粤东省。

两个都是图书消费能力很强的发达地区,可见钟长林在幕后的费心。

博艺总部五楼的一间会客室内。

第二个采访正在进行:

“苏杭,我看了《青旭》上最新的《仗剑走天涯》和《梦断》,还有上期的《林清和许白》,都是非常出色的短篇小说。不过,关于《梦断》,讲述一个高中女生纠缠在梦境和现实之间的故事,你不觉得,与《林清和许白》相比,这是一种重复吗?”

重复肯定是有点,毕竟是《青旭》当初的明确要求,给了足足1000块啊,就要《林清和许白》那样的。

不过,当然不能这么说。

望着沙发对面来自粤东省的两位记者,感受到两旁钟长林和蒋文萍的关切注视,苏杭娴熟应对,侃侃而谈:“只是设定有些类似,但无论是行文风格还是表达情感,区别都很大,《林清和许白》侧重于青春期的孤独和迷茫,《梦断》则是展现了青少年面临精神问题时的彷徨与无助。”

两位记者一男一女。

男记者开启了话题,其中年长一些的女记者不由追问:“苏杭,从你的角度来看,你真的认为现实中的青少年面临着这么多的……嗯,内心困惑吗?”

“这是很普遍的一件事,”苏杭感受到两位记者有习惯性刁难的意思,拉了一个这年代让许多人最无法反驳的理由:“在国外,无论大中小学,基本都配备心理医生,专门协助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我想他们不会无的放矢。咱们国内暂时还没有这种条件,但并不意味着问题就没有。”

果然,苏杭这么煞有介事地一说,两位记者顿时被镇住。

刚刚挑起话题的男记者低头看了眼笔记本,换了另一个问题,还带着笑,看向苏杭左边的河元二中副校长蒋文萍:“这位……蒋老师,据说苏杭高一期末考了1022分,其中五门都是满分,换算成高考成绩,相当于730分,这是真的吗?”

蒋文萍不知怎么弄的,到底还是拿到了苏杭提议那个‘征文活动’的差事,这次过来,一方面配合采访,另一方面也是再次与博艺商讨合作细节。

当下闻言,连忙点头:“是啊,我还带了苏杭同学的全套试卷过来。”

说着拿起一旁的一个大号文件盒,起身递给对面两人:“二位可以看看,这套试卷太有纪念意义,本来已经存入了我们二中的档案馆。”

两位记者饶有兴致地打开文件盒,其中的女记者瞄了眼第一份试卷的打分,下意识道:“语文都能满分啊?”

其他课程满分还说得过去,普遍都有标准答案,主观性很强的语文也能满分,就难免让人感觉猫腻了。

“二位可以细看苏杭的试卷,无论是卷面文字还是答题内容,这孩子都当得起150分的成绩,”蒋文萍说着,瞄了眼一旁少年,继续道:“不瞒两位,我恰好是教语文的,当时也在参与阅卷,一群老师都被这份试卷惊艳到,大家共同讨论,一致决定给出的满分成绩。”

两位记者已经在细看苏杭如同打印一般漂亮整洁的语文试卷,特别是翻到后面的作文页面,更加震撼,再听蒋文萍这么说,都下意识点头。

苏杭却是瞄了眼自家副校长。

关于语文成绩,班主任恰好和他提过,150分的满分,是一群语文老师讨论后,由校长拍板确定下来的。

至于蒋文萍……

副校长女士以前确实是语文老师,但已经做行政工作好些年了,如果只说当时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