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介绍下,上官诺也算对这所名校有了直观的印象。
在洗墨溪和芳华溪两条溪流的圈绕范围内,就是整个院区,院区采取开放形式,并没有高大的围墙,只是用青竹编织成篱笆墙作为分区,显得很雅致。
与后世的大学不同,这所名校的分区独具特色,占地最广的是独步区。
约占了一半的面积,主要供学子自由地温书问典,组织诗画活动,寻找灵感...。
它是青园书院最富盛名的地方,依托学院范围内的唯一一座高山建成。
高山上遍植一种高大的樱花树,第一个山成花落之际,叶正德有感其魅力,取名“独步山”。
并即兴赋诗:“樱飞千古美,先飘独步山”。
将唯美与霸气完美地融合,被凿刻在山顶巨石上,不仅成为独步山的经典,更在青园学子的血脉里铭刻了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
这种浪漫的学习风格,与世上大部分只知严谨求学的学府,有着本质的差别。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和熏陶下,青园学子有更大的自主意识,有更广阔的思维方式,有更长远的视界。
在为官济世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受到当今圣上赞誉,当然也招致了很多腐儒的不满与敌视。
然而,不管外界如何看待,青园学子却把它,当做一种骄傲,一种标志,一种象征。
无论在学的儒子,亦或是已经踏入仕途者,倘若相聚,言必提独步山,必提其上樱花,因为那里承载了他们青春最美的回忆。
除了独步山,就要数授经堂了,授经堂其实就类似于后世的教室,区分不同年级,在不同的授经堂,每日听夫子授经讲义、习练文字,这是学子的主业。
再后,是杂学馆,聘请专业的人士讲授山、医、相、命、卜等玄学五术。
在叶正德山长的认知里,作为父母官必须“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如果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谈何牧守一方,使治下百姓富足安康。
再再后,则是俗务馆,相当于实践课程,将附近居民遇到的各种问题,交由即将赴考的高年级学子处理,让他们提前熟悉俗务的处理方式。
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青园书院的傲气,毫不怀疑自家学子科举的能力。
除了这些,青园书院有档次不低的住宿区、食堂、练武场、琴画阁、珍卷馆(相当于图书馆)...
走马观花的看了一天,回到墨客居时,同寝室的室友也已经报道了。
天下的事,总是无巧不成书,上官诺的室友,正是前几天城门口救的贫困儒生
他消瘦黝黑的脸颊以及倔强的眼神,至今让上官诺印象深刻,没想到这才没几天就又出现在他面前了。
书生从自己的书桌旁站起来,看样子刚才正在用功读书。
见进来的是上官诺,他也非常诧异,试探着问道:“恩公?您住在这个屋?”。
虽然,他有一点点口音,但吐字清晰,给人一种一丝不苟的感觉。
“正是,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没想到兄台也是青园学子”。
“恰巧和在下住在一起,以后还需要相互关照呀”,上官诺满脸笑意地道。
那书生闻言,正色地躬身一礼道:“前些时日,城门前过于匆匆,未来得及感谢恩公的仗义出手”
“今日得见,宁岩这厢有礼,以后恩公但有吩咐,岩绝不推辞”。
原来,书生的名字叫做宁岩,上官诺虚晃一下,侧开身子,不肯受他大礼。
哈哈笑道:“宁兄,何必做小女儿姿态,你我同窗本就不必如此客气,今后更要多亲多近,些许小忙切莫再提”。
见他性格洒脱,宁岩也爽朗道:“那小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今后学业上还需与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一番交流两人自然了很多。
毕竟,将来需要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至少三年时间,太过客气,也会让大家感到尴尬。
好在,两人都是不拘小节之人,这时已经开始称兄道弟,融洽很多。
经过相互介绍,上官诺才知道,宁岩出身南岭州,家境贫寒,但他自小天赋卓绝,是当地有名的神童。
不仅小小年纪熟读经书,而且以15岁之龄便以第一名的成绩得中秀才,被当地知府看中推荐入青园书院学习。
宁岩也惊叹于上官诺的优秀,本以为自己已经够突出了,没想到上官诺一点也不比他差。
想到整个书院的学子,都如此优秀的话,他就显得太普通了,于是心里压力陡增,暗暗下决心要更加努力的读书。
与别人比起来,他没有优越的家境做后盾,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科举上闯出一条生路来。
第一天,上官诺入睡时,宁岩仍旧在刻苦攻读,迷迷糊糊中不知道他几点睡的,但想来应该不会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