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1 / 4)

黄远先是抗倭义士黄一雀的儿子,而且还在做海带生意。

单纯的海带生意其实没什么赚头,姚光启在大明沿海适合的水域种植海带,是为了防治大脖子病,注定要走量的货物,需要的是数量庞大的渔夫去种植,需要更大的运力去维持海带的运输,漫长的销售链来保证海带的销量。

做海带生意吃力不讨好,连姚光启的父亲姚长贞,都没有支持儿子。

姚光启还是娶了王崇古弟弟的女儿,算是投靠了晋商,才有了交易网,唯独搭售的海货,比如鱼油、珍珠等物,才有赚头,其投入和收益,甚至不如在交易行买点船舶票证,或者认筹大明皇帝的国债。

从家庭背景而言,黄远先是义士之家,毁家纡难平倭的乡贤缙绅,从个人行为上来看,黄远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支持大明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总战略,而从整件事来看,朱翊钧这个皇公子,的确在冒充人家蓬莱黄氏。

朱翊钧见到了黄远先,长相还算俊美,就这幅皮囊,跑去青楼鬼混都能混出比掮客更多的银子来。

大明皇帝走进了天牢之中,黄远先立刻跪在地上,颤颤巍巍的说道:“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容学生陈情,戚帅抗倭,乃是大明肱骨,臣从山东来,山东地面深受戚帅平倭恩泽,学生听闻有人假借大将军府和蓬莱黄氏的名义行走,觉得是戚帅懒得跟这等奸猾之徒计较,故此才让人放出消息,希望…希望能见一见这位黄公子。”

人是见到了,但不是以黄远先想要的剧本展开,在天牢里见皇公子,是黄远先未曾设想的画面。

别说黄远先没想到,朱翊钧也没想到啊。

“你最好的办法是去大将军府直接询问,而不是放出消息来,免礼吧。”朱翊钧稳稳当当的坐下。

黄远先是行商,不是八面玲珑的人做不了行商,一句话不对,就会把人给得罪了,异乡他地,很容易出现问题,他能猜出黄公子就是皇帝,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人都进天牢了,还不知道到底开盒开到了何等人物,他也不必行商了。

朱翊钧穿的是常服,但黄远先,第一时间就猜到了。

“陛下教训的是,学生再也不敢了。”黄远先有苦难言,去大将军府上直接询问?大明皇帝你真的是没有心!那是大将军府,是普通人就能登门拜访的吗?!谁都能以各种理由跑到大将军府问东问西,大将军还是大将军?

朱翊钧好奇的问道:“你自称学生,为何没有考取功名?”

黄远先是个秀才,按理说这个年纪应该在家里读书,冲击举人进士才对,他可是行商,算学自然不会差,至少面对进士考题还是能够应对的,大明进士算学考题真的不是很难,主要考的是逻辑,而不是算法。

“家父让学生带队行商,父母有命,只能遵从了,学生行商已经三年了。”黄远先略显无奈的说道,一个很标准的故事,弃儒从商,弃义服贾。

在大明中晚期,尤其是万历之后,十分的普遍,而且被视为一种抛弃道德追求利益的不义行为。

黄一雀让儿子带队行商,算是支持凌云翼还在山东时候的政令。

“陛下,学生颇有家资。”黄远先俯首说道:“即墨张氏因为倒卖船引倾家荡产后,我的父亲就成了密州远洋商行的商总,因为四处贩卖海带,凌总督给国姓爷写了封信,我家能去吕宋做生意。”

黄远先想赎买自己,疑罪赎刑,是中原王朝自先秦时候就有的制度,大明也有。

尚书曰:金作赎刑。

就是三代之上赎罪用的是青铜,青铜刚铸造出来时金灿灿的像金子,到了汉代才开始用黄金,东汉用的是缣双经双纬厚重丝绸,魏晋用绢,隋唐宋皆为赤铜,元时用宝钞,大明沿唐制用赤铜。

大明的赎刑是有规矩的,重罪死罪是不能赎的,只有一些模棱两可的轻罪,可以赎罪。

这里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戚继光晚年的穷困潦倒。

万历十年张居正离世,戚继光最大的后台倒了,张居正尸骨未寒的时候,朝堂一致决定,把戚继光放到了广东做总兵。

万历十一年,给事中张希皋追杀,再劾戚继光,戚继光被迫致仕回到了蓬莱老家。

万历十五年,河南道御史傅光宅请命起复戚继光,结果引来了严厉的申饬,当时万历皇帝认为戚继光居然还在暗中谋求起复,立刻开始问责,最后在朝中角力之下,戚继光落了个‘俸赎’,就是把戚继光的退休工资褫夺,用来赎罪。

什么罪?谋求起复的罪名。

万历十五年,六十一岁的戚继光,在穷困潦倒中撒手人寰,朝廷不给谥号,不给官葬,万历十七年戚继光儿子戚祚国入京奔走,才为父亲请到了官葬,一直到万历末年,万历皇帝在萨尔浒之战大败亏输,才直到改悔,才意识到,嘉靖年间到万历初年,南征北战百战不殆的戚继光到底有多强,有多忠,最终给了谥号武庄。

时光荏苒,随着大明国势的持续下滑败坏,戚继光的地位,开始不断的提升,谥号再改武毅,希望国朝再出这么一个强将来,安定社稷。

崇祯八年,崇祯皇帝专门在蓬莱设表功祠堂,春秋两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