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想让朕吃回旋镖?没门!(1 / 5)

东林党,是一个历史实体,不是一个虚无缥缈构建出来的概念,它是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体,同时,东林党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大明养士两百年结出的果实。

东林党是晚明重要的政治派别,以反对阉党为核心主张,兼顾:‘政事归于六部,公论付之言官,天下自然欣欣望治’,将皇权关在皇宫里,政务由六部主持,公论交给意见篓子;反对皇帝派遣矿监四方聚敛,主张放内帑以腴天下万木之枯;主张爱商恤民,上不妨工而下利于途,裁撤钞关以便民。

每年三月初三,东林党人,都会在东林书院进行聚谈,号称三月三日东林大会,而东林党的组织形式是座师制度,时人皆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东林党人在文化、政治活动中,彼此互相帮助,互相包庇,互相声援,别的政绩倒是没看到,但这好同恶异,党同伐异,成果辉煌。

东林党的活动,主要以东林书院中心的讲学展开,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议政,以针砭时事,对国朝具体政务提出批评为主,以崇尚气节,自诩清流,鼓噪各种看似美妙但决计无法执行的政令为辅,进而吸引门生,形成合力,影响政治决策。

比如高攀龙最喜欢主张的就是放内帑以腴天下万木之枯,过分夸大内帑的规模,将内帑之财夸张到数千万两白银的规模之上,将天下所有的罪责都扣在皇帝的身上,但林辅成说真的要执行的时候,高攀龙反而怕了。

很多人觉得东林党是一群急于报国,有些操之过急的士大夫,他们在政治斗争中表现出了耿直、勇敢、刚毅、坚韧,为了所谓的理想,为了所谓的矫枉反正,为了所谓的将皇权关在笼子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真的视死如归吗?在魏忠贤制定的东林党人名单之上,在明清交际之际,有多少人跟钱谦益一样,水太凉、头皮痒,投靠了鞑清朝?

至于自诩清流,钱谦益娶了娼妓柳如是,多少江南士大夫们在秦淮河的青楼里流连忘返,这真的是清流吗?柳如是可是正经的娼门出身,一个商人玩剩下的艺妓,都当个宝贝似的娶回家!

清誉,是一个家族荣誉和个人道德的评价标准,标榜清流,喜欢逛青楼的江南士大夫,绝对称不上什么清流,钱谦益不是独一份的,还有一个冒辟疆,娶了江南名妓董小宛。

后世许多人将东林党政治活动的失败认定为悲剧,认为东林党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而朱翊钧看到的东林党,觉得他们的出现,才是时代的悲剧,一群没有任何政治远见,缺乏基本治国才能、擅长党同伐异、党锢的士大夫,能够成为士林的主流,才是最大的悲哀。

大明的灭亡,原因是方方面面的。

但晚明执着于党争的党人们包括东林党人在内,都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罪责。

而不制止党锢甚至还故意纵容,以权谋心术为上,想要党人彼此制衡的万历皇帝,也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罪责,当然清算了张居正,赶走了戚继光,废掉了京营的万历皇帝,也没有什么手段去制止党锢了。

没那个实力。

“高攀龙是吧,你今年二十几了吗?”林辅成在高攀龙认输之后,坐定后,问了一个东拉西扯的问题。

“二十二岁了。”高攀龙深吸了口气开口说道。

林辅成这才深吸了口气说道:“你身上有一股味儿,老东西的味儿,不是年龄上的老,而是心老。”

“就像是北衙胡同里游荡着的那些老财主一样,手里提着个鸟笼,拿着俩核桃,整日不停地转,到哪里都看不过去,看到什么都喜欢指指点点吆五喝六,脖子上、手上带着串儿,家里总是有间小屋做佛堂,摆着个大肚子的弥勒佛,也不开窗,檀香味儿再加上香火味儿,熏得人头晕眼花,看起来礼佛,可佛经一本没读过。”

“墙上挂几幅字,大抵就是鹏程千里、宁静致远、天道酬勤、厚待载物,最喜欢的就是烂根雕、假金石、伪孤本、紫砂壶,这紫砂壶还是假的居多。”

“顽固、偏执,只认为、只相信自己是对的,但一做什么事儿,就胆怯畏惧,不敢去尝试,喜欢和人谈,一说就是当年如何如何了得,但其实细细看去,乏善可陈,也没什么了不得的地方。”

“你知道这种味道是什么样的吗?”

“衰老、腐朽、死亡的味道,你才二十二岁,我在你身上闻到了和那些老财主一样味道。”

聚谈是晚明时候一种十分普遍的政治讨论,大明不断衰弱的国势,犹如柴薪置于烈火之上,所有人都看到了有问题,所以才会如此普遍,而且最终聚谈形成了党人,党锢。

而在聚谈里,很少有人像林辅成这样,如此直截了当的骂人,而且这里面一个脏字不带,却把人骂的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你!”高攀龙拍桌而起,面红耳赤,指着林辅成,却没有再多的反驳的话,在他否定了自己放内帑的主张时,就必然要迎来这种羞辱,这是输掉聚谈的代价。

“最可笑的是,你说的,陛下早就做了。”李贽老神在在的放下了茶杯,开口说道:“万历二年至万历九年末,内帑国帑楚党晋党拢共在南衙、南洋进行了3712万两白银的投资,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