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天下一统(2)——江山一统归大唐(3 / 10)

有压倒性优势,且突厥铁骑骁勇善战,世人皆知。真要打起来,唐军未必会占上风。敌众我寡,双方实力悬殊。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做了一个近乎疯狂的举动,这位堂堂大唐的秦王,天策上将,居然亲率一支战骑,来到两军阵前,直面突厥大军。

李世民不愧是英雄虎胆,天马行空。只见,李世民亲率数百轻骑,来到两军阵前。他的这个举动,着实将所有人吓了一跳。所有人都在想,秦王殿下是不是疯了!没等众人反应过来,李世民突然朝着对面的颉利可汗,厉声高喊,说了一番至今听起来,依然霸气侧漏,振聋发聩的话:

国家于突厥无负,何为深入?我,秦王也,故来自与可汗决,若固战,我才百骑耳,徒广杀伤,无益也。(《新唐书·突厥列传》)

这段话说得豪气干云。李世民质问颉利可汗,我大唐与你们突厥早有盟约,如今你们深入我境,究竟是何居心?可汗你若有胆,就当着两军将士的面,和我来一场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单打独斗。你若无胆,我身后就这数百轻骑,用我的数百轻骑,挑战你的突厥大军,看一看谁更厉害!

其实,李世民之所以如此盛气凌人,态度嚣张,也是刻意为之,他就是要在气势上压颉利一头,让他不敢轻举妄动。另外,李世民也清楚,突厥内部派系林立,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挑起突厥二汗之间的猜疑。紧接着,李世民话锋一转,对着一旁的突利可汗,说了一番捉摸不透的话:

尔往与我盟,有急相救;今乃引兵相攻,何无香火之情也!(《资治通鉴》)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突利可汗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李世民唱的是哪一出。于是,突利可汗默不作声。可是,一听见“香火之情”四个字,颉利可汗的心中,立刻犯起了嘀咕,难道突利真和李世民有联系,两人会不会一唱一和,设计自己吧。

正当颉利可汗疑虑之时,李世民却单骑向前,准备渡过沟水,做出了要和突利可汗重续金兰的样子。李世民的这番操作,更加坚定了颉利可汗的疑心,急忙派人,阻止李世民过河,说:“王毋苦,我固不战,将与王议事耳。”随即,颉利可汗稍稍引兵退却。

突厥稍稍后撤不久,突然,大雨倾盆。李世民大喜过望,看来连老天爷都站在自己这一边了。为什么呢?因为突厥骑兵擅长骑射,倚仗弓箭之利。如今,碰上大雨天气,突厥人弓弦开胶,骑射优势荡然无存。而唐军则不同,凭借刀剑长槊之硬战,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正是这个道理。因此,李世民对诸将说道:

虏所恃者弓矢耳,今积雨弥时,筋胶俱解,弓不可用,彼如飞鸟之折翼;吾屋居火食,刀槊犀利,以逸制劳,此而不乘,将复何待!(《资治通鉴》)

李世民认为,如果唐军趁着雨夜挺进,包围突厥大营,定然会使突厥军心大乱,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于是,李世民下令,全军迅速冒雨穿插,连夜挺进,直逼突厥大营,对其形成包围之势。面对突如其来的唐军,突厥军队顿时乱了阵脚,惊慌失措,完全没有料到唐军会冒雨突袭。

写到这里,肯定有人认为,接下来,李世民肯定会趁着雨夜,发起突袭,大败突厥军队。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李世民并没有发起进攻,而是派人进入敌营,与突利可汗谈判。最终,突利可汗被成功说服,表示不愿和唐军交战。尽管此时,颉利可汗依然想要和唐军打下去;奈何,突利已经向李世民妥协,自己孤立无援,只能服从现实。没有办法,颉利可汗委派自己的心腹大将——夹毕特勒阿史那思摩,前往唐营,面见李世民。最终,唐朝与突厥,双方达成协议,突厥大军遂引兵退去,一次威胁帝都长安的军事危机,再度化于无形之中。

这次突厥大举入侵,虽然最后,李世民凭借自己的勇气与胆略,成功逼退了突厥人的进犯。但是,从此次应对突厥入侵,也能看出,唐朝当时的对突策略,还存在一定的妥协性。因为那时的唐王朝,刚刚完成一统,百废待兴,尚不具备与突厥决战的实力,只能采取议和,谈判的方式,与突厥订立盟约,迫使突厥退兵。这是突厥的第一次大规模入侵。

前文说过,突厥先后对唐朝发动过两次大规模入侵。武德七年(624年)八月的入侵,突厥大军深入关中腹地,打到长安附近,威胁到了唐朝京师的安全。那么,武德九年(626年)的第二次入侵,突厥则一度兵临长安城下,差点让唐朝面临亡国之危,而且,这次入侵,还是发生在唐太宗刚刚当上皇帝不久。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唐太宗李世民登基还不到一个月,这个时候,从遥远的边关,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一支十余万人的突厥铁骑,从塞北草原呼啸南下,穿过黄河,一路烧杀劫掠,直扑关中而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梁师都的怂恿与引领之下,武德九年(626年)的秋天,突厥颉利、突利二汗,集结了十余万精锐铁骑,号称百万之众,再次大举南下,入侵唐朝。十余万突厥铁骑,在颉利、突利两位可汗的率领下,一路深入关中,进犯泾州、武功、高陵。一时间,京师长安戒严,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防御突厥进攻。

那个时候,玄武门之变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