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原劲敌(2)——王世充篡位(4 / 5)

王世充还对帮助自己称帝的爪牙、心腹,大加封赏。前隋两朝老臣苏威封为太师,段达为司徒,云定兴为太尉,张仅为司空,杨续为纳言,韦节为内史,王隆为尚书左仆射,韦霁为尚书右仆射,齐王王世恽为尚书令,杨汪为吏部尚书,杜淹为少吏部,郑颋为御史大夫……

在王世充刚刚登上帝位的一段时间内,他确实展现出了一些明君所具备的气质。王世充称帝,分封了许多王氏子弟为王。这群王氏子弟,仗着王世充的权柄,终日花天酒地,无所事事。

有一次,王世充的侄子越王王君度、儿子汉王王玄恕,与将军丘怀义、郭士衡二人,在一起饮酒赌博,甚至还狎妓玩乐,非常不成体统。此事被侍御史张蕴古获悉,上书弹劾这种不雅行为。

王世充这时刚登帝位,为了展示自己的胸怀,竟然这样处理。王世充下令,将王君度、王玄恕两个子侄,各扇数十记耳光,再各自杖责数十。但是,对于丘怀义、郭士衡两个将军,王世充概不追究。并且,王世充还特意赏赐给了御史张蕴古布帛百段,迁为太子舍人。用这种方式,王世充向天下人证明,自己从善如流,严格约束子弟。

不仅如此,王世充又在皇宫阙下,以及玄武门分别设置坐塌,方便接见官员、百姓。有的时候,王世充骑马穿街而过,也不清道封街,只是让百姓避让即可。王世充骑在马上,按辔徐徐而行,说了这样一番话:

昔时天子深居九重,在下事情无由闻彻。今世充非贪天位,但欲救恤时危,正如一州刺史,亲览庶务,当与士庶共评朝政,尚恐门有禁限,今于门外设坐听朝,宜各尽情。(《资治通鉴》)

看上去,王世充似乎从谏如流,虚怀若谷。然而,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王世充本质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市侩政客,根本不是一个虚心纳谏之人。他所做的这些,只是表面装装样子罢了。果然,不久之后,王世充便原形毕露。

原来,王世充下令,在西朝堂听取老百姓诉说冤情,在东朝堂接受谏言。因此,老百姓每天上书言事的奏本,多达数百份。时间一长,王世充就觉得太过乏味、无聊,最后再也不接见百姓上书。

这还不算,更要命的是,王世充并不具备一个帝王应有的气质与才干。比如,从一件小事便能看出。王世充有一个奇怪的毛病:话痨,讲起话来喋喋不休,一件事情能够翻来覆去,说上好几遍。所以,每次王世充上朝议政,大臣们都痛苦不已,觉得这简直是煎熬,差不多就行了,还有完没完:

世充每听朝,必殷勤诲谕,言辞重复,千端万绪,百司奉事,疲于听受。(《旧唐书·王世充传》)

既没有虚怀若谷的心胸,又缺乏一言九鼎的帝王威仪。对待曾经的前隋遗孤,王世充的处置,也是为人所诟病。以已经禅位的皇泰主杨侗为例,对待他,王世充秉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王世充强行逼迫皇泰主禅位,皇泰主被降为潞国公,依旧处于王世充的监禁当中。虽然,王世充成功废黜了皇泰主,当上了皇帝。但是,一些隋朝老臣,并不顺服于王世充。他们私下密谋,意图推翻王世充,拥立皇泰主复位。当然,后来消息泄露,王世充果断出手,将那些前隋旧臣一网打尽,杀得一干二净。

经过此事,王世充也意识到,只要皇泰主健在,对自己而言,就是一个潜在的隐患。所以,目前代价最小的办法就是,除掉皇泰主。最终,在哥哥齐王王世恽的劝说下,王世充决定除掉皇泰主。

于是,王世充派侄子王仁则、家奴梁百年,带上毒酒,前往鸩杀皇泰主。面对死亡,皇泰主毅然决然,饮下了毒酒。在临死之前,皇泰主悲凉地留下了一句遗言:“愿自今已往,不复生帝王家!”也许是鸩酒的毒性不够,皇泰主迟迟没有毒发身亡。最后,王仁则亲自动手,将皇泰主活活勒死,年仅十六岁。

作为隋朝皇室的唯一血脉,皇泰主天资聪慧,器宇不凡。如果生在太平盛世,他或许是一位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的少年天子。可惜的是,他生不逢时,处于动荡的隋末乱世,他也只能这样一种方式,凄凉收场。皇泰主死后,王世充追谥其为“恭皇帝”。由于皇泰主的死于非命,隋朝的历史,才算真正结束。

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在洛阳正式称帝,建立郑国。到此时,唐、郑、夏三国鼎足而立之势,基本形成。在中原地区,李唐王朝与河南王世充的郑政权、河北窦建德的夏政权,形成了长期对峙的军事态势。

尤其是,武德三年(620年)四月,唐王朝消灭了山西刘武周政权,其势力范围,横跨中国北方。可以说,现在的李唐王朝,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关中之主。因此,唐朝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便是剑指中原。所以,李唐大军东出潼关,攻打中原,显然已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东征之战,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那么,正式出兵中原,进攻洛阳之前,唐朝与洛阳王世充政权之间,究竟又发生了怎样惊心动魄的较量?刚刚打赢河东之战,平定刘武周、宋金刚的李唐王朝,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之下,发起统一战争中的关键一战——东征洛阳之战?唐军将士又是如何踏上向洛阳进军的漫漫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