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江淮争雄(1)——江淮三巨头(6 / 8)

形势的发展。

唐高祖李渊发现,江淮三巨头之间,为了争夺江淮地区,常年激战,打得头破血流。正因如此,唐高祖才制定了分化、瓦解之策,利用三巨头之间的矛盾,抛出陈棱这个鱼饵,使三雄互相撕咬,削弱他们的实力,为日后唐军南下减轻一定的困难。一样的道理,招降杜伏威,也是李唐分化之策的重要举措。

那么,杜伏威为什么会选择降唐呢?当时,唐王朝刚刚平定西北,消灭了西秦薛氏、河西李轨两大政权,正在全力对付刘武周、宋金刚。同时,中原地区的王世充与窦建德,也对唐朝虎视眈眈。也就是说,唐王朝的统一战争,刚刚起步。李唐仅仅是众多割据政权的其中之一,能否一统天下,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这种情况下,杜伏威选择降唐,正是他的高明之处。首先,杜伏威看得出来,唐朝迟早会统一北方。一旦李唐拿下北方后,必然会大举南下,直指江淮。与其和唐朝直接对立,倒不如主动请降,给唐朝卖个好。说不定到时候,还可以和李唐王朝划江而治,继续统治江淮。

其次,杜伏威并不奢望一统天下,他只是希望能够扫平江淮,成为南方之主,仅此而已。然而,李子通、沈法兴的坐大,无疑成为他最大的障碍。因此,杜伏威需要唐朝的扶持,通过唐朝的力量,灭掉李子通与沈法兴两大宿敌,占据江淮。

对于李唐王朝来说,招降杜伏威,正好可以利用杜伏威手上的兵马,趁机消灭李子通、沈法兴两股势力。即使不能彻底消灭李、沈二人,也能让江淮三雄元气大伤。等到江淮三雄精疲力尽之时,唐军主力南下,定能不费吹灰之力,荡平江淮。等于是说,双方都是存在相互利用的关系。

武德二年(619年)九月十二日,杜伏威宣布归附李唐。对此,唐朝自然是欣然接受。很快,唐高祖李渊对于杜伏威册封,随之而来,任命杜伏威为淮南安抚大使、和州总管。应该说,双方的盟友关系,基本就此确立下来。

当然,杜伏威归附唐朝,唐朝册封杜伏威。这种君臣关系,只是一种表面的君臣关系。唐朝并不能对杜伏威的地盘,进行直接的管理。而杜伏威依旧掌握着自己在江淮的地盘与军队。

转眼间,到了武德三年(620年)。这一年,天下大势再次发生巨变。在中原地区,李唐王朝平定西北、巩固关中,形成了唐、郑、夏三足鼎立之势。唐高祖李渊也开始了与郑帝王世充、夏王窦建德,争夺中原之主。同一时期,以杜伏威、李子通、沈法兴为代表的江淮三巨头,也在如火如荼地互相对峙。南北双方,同时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就在这一年,也就是武德三年(620年)六月,秦王李世民率领大军,讨平刘武周、宋金刚势力,取得“河东大捷”,收复太原;而后,李唐王朝积极筹划东出潼关,征伐洛阳。值此关键时刻,唐朝突然向江淮发出一道诏书。原来,这是唐高祖对名义上归附李唐的杜伏威,所进行的新的任命。

唐高祖传诏江淮,任命和州总管、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楚王杜伏威为使持节、总管江淮以南诸军事、扬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道安抚使,进封吴王,赐国姓李氏。同时,杜伏威的好友兼得力干将辅公祏,也被唐朝任命为行台左仆射,并加封舒国公。这一连串的官爵头衔,足以看出唐朝对杜伏威的重视。

唐朝不仅对杜伏威异姓封王,还赐国姓。如此恩遇,李渊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将杜伏威牢牢地与大唐拴在一起,是想告诉他,大唐是不会忘记你的。并且,用这种方法,激励杜伏威,出兵攻灭李子通与沈法兴。

归附李唐后,杜伏威的势力,暂时得到了恢复。因此,杜伏威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行动,那就是灭掉李子通。李子通是江淮三雄中第一个公开称帝的,同时也是实力最强的一个。杜伏威若要扫平江淮,就必须要首先干掉李子通这个强敌。更何况,李子通多次击败过杜伏威,这让二人结下了不解之仇。

可是,没等杜伏威发起进攻,李子通却率先动手了。只不过,李子通并没有与杜伏威开战,而是将矛头对准了“三巨头”中的另一位——沈法兴。在江淮三雄中,沈法兴的实力是最弱的,夹在杜伏威、李子通两强之中,艰难求存。所以,无论是杜伏威,还是李子通中的任何一人,向他动手,对于沈法兴而言,都是致命性的打击。

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此时,中原一带,李世民亲率十万唐军主力,东征洛阳,经过数次激战,成功击溃了王世充的主力精兵,将洛阳团团包围。比起洛阳城下的你死我活,江淮地区也没好到哪去。

当年十二月,李子通对沈法兴发起进攻,主动率军渡江,攻击沈法兴所部,直取京口(今江苏镇江)。本来,沈法兴的实力,就是江淮三雄中最弱的。加上几次战败,更是让他损失惨重。

京口一失,致使沈部整个战线岌岌可危。面对李子通的大举进攻,沈法兴明知难以抵挡,却仍不想坐以待毙,准备奋力一搏。于是,沈法兴委派麾下大将仆射蒋元超,领兵前去抵御李子通。两军战于庱亭,结果可想而知,沈军大败,蒋元超战死。直到此刻,沈法兴可谓大势已去。

先是丢掉了军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