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江淮争雄(2)——杜伏威入朝(4 / 5)

闼叛军主力,迫使刘黑闼北走突厥。“洺水之战”胜利,唐王朝取得了第一次平叛河北的决定性胜利。在击溃刘黑闼主力后,李世民旋即再度出兵,将矛头对准了另一股反叛势力——徐圆朗。

李世民讨伐徐圆朗,一方面是为了犁庭扫穴,一鼓作气,清除河北,山东的叛军势力;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进攻徐圆朗,敲山震虎,震慑一下江淮的杜伏威,逼迫其早下决心入朝。这其实也是李渊、李世民父子先前计划好的事情。

徐圆朗此人,前文曾经提及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徐圆朗曾经数次改换门庭,是个典型的投机分子。李世民攻克洛阳,徐圆朗降唐;后来,刘黑闼在河北举兵作乱,徐圆朗又起兵响应刘黑闼,背叛唐朝。在整个河北叛乱过程中,徐圆朗积极配合刘黑闼,在唐王朝的后方,不停地进行捣乱。

另外,徐圆朗领地所在的位置,也是一个极其尴尬的位置。他的地盘,正好处于唐朝与杜伏威的中间,以西是李唐的统治区域,以南则是杜伏威在江淮的地盘,徐圆朗正好被夹在它们当中。因此,李世民出兵征讨徐圆朗,一来是为了教训一下反复无常的徐圆朗,二来也是敲山震虎,震慑杜伏威。

武德五年(622年)七月,“洺水之战”胜利后,李世民立即率领大军,从黎阳出发,会集唐军主力,直趋济阴,大举讨伐徐圆朗。唐军在秦王李世民的率领下,一路势如破竹,连下十余城,声震淮、泗,徐圆朗势力遭遇重创。之后,李世民看到淮、济略定,留下淮安王李神通、行军总管任瑰、大将李世勣,继续领兵攻打徐圆朗,自己则班师回朝。

当然,讨伐徐圆朗,绝不是李世民的最终目标,徐圆朗不过就是唐王朝砧板上的鱼肉,唐朝想什么时候宰割,就什么时候宰割。李世民的目的,是通过攻打徐圆朗,震慑杜伏威,向杜伏威展示大唐的军威。

的确,唐高祖的这一招敲山震虎,着实有效。李世民重创徐圆朗,声震淮、泗,搞得动静非常大。杜伏威非常清楚,李唐此次名为攻打徐圆朗,实际上是针对自己的一场“军事演习”。根据史书记载,杜伏威怕了:

世民击徐圆朗,下十馀城,声震淮、泗,杜伏威惧,请入朝。(《资治通鉴》)

杜伏威看得出来,李唐王朝的实力,已远非建国之初可比。如今的唐王朝,入主中原,横扫北方,一统天下之势,已不可阻挡。虽然杜伏威此时也已扫平江淮,但是他的实力,还是不足以与唐朝相抗衡。

此前,杜伏威所面临的敌人,都是像李子通、沈法兴这样的地方割据势力,是和自己处在同一个等级层次的敌人。然而,杜伏威与唐朝一对比,完全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仔细想想都清楚,唐朝连王世充、窦建德那样的强敌,都能够战胜,更何况是他杜伏威了。真要打起来,杜伏威得要好好掂量一下,自己能否承受得住能征善战的唐朝大军。

再者说,杜伏威本身也没有争霸中原,成为天下之主的心思,以及所具备的实力。从始至终,杜伏威的理想,都只是想做一个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江淮之主。因此,唐朝讨伐徐圆朗,对他一进行军事恐吓,杜伏威立刻害怕了。他明白,李唐公开示威,是要警告自己,唐朝若要灭掉他,随时可以灭掉他。

这样一来,杜伏威陷入了纠结之中,难以取舍。其一,自己穷尽数年心血,终于肃清江淮群雄,占据淮南、江东之地,好不容易打下这片基业。现在让他舍弃这份基业,杜伏威多少有些不甘。可是,日益强盛的李唐王朝,随时可以对自己发起雷霆一击。到了那时,不单单是丢掉江淮地区,或许还会死无葬身之地。

最后,两害相权取其轻,杜伏威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决定将损失降到最低。李世民指挥唐军,重创徐圆朗势力之时,杜伏威上表,奏请入朝。很明显,杜伏威这是在向唐高祖表态,自己愿意交出兵权,亲赴长安。

杜伏威申请入朝,这正是唐高祖所希望看到的,欣然同意。不久,李世民也觉得此战的目的达到了,率军班师回朝。杜伏威之所以决定入朝,也有自己的盘算。虽然自己身处长安,交出了兵权。毕竟,江淮依旧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只要将大部分心腹留在当地,说不定将来自己还能再回去。

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初八,杜伏威正式入朝,唐朝对此高度重视。来到长安后,唐高祖李渊亲自接见了杜伏威,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甚至,唐高祖拉着杜伏威,与他共同坐在御榻之上,“延升御榻”,以示尊宠。除了高规格的接待,唐高祖还对杜伏威不遗余力地进行封赏。

之前,杜伏威宣布归降李唐,唐高祖下诏,拜杜伏威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进封吴王,赐国姓李氏,籍册归入宗正寺,其子杜德俊亦被封为山阳公。可以说,在此之前,杜伏威便已经是唐王朝独一无二的异姓王,还是管辖一方的封疆大吏,地位尊崇。

此番入朝,唐高祖更是对他进一步的封赏。比如,唐高祖下诏,加封杜伏威为太子太保,仍然兼领行台尚书令之职,留居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