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激战长江(2)——平定江淮(3 / 7)

三月十六日,赵郡王李孝恭率领唐军,大败辅公祏于芜湖,攻取梁山三镇;三月二十一日,唐将任瑰攻克扬子城,广陵城主龙龛举城投降;三月二十八日,李孝恭引兵袭破丹阳。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唐军在赵郡王李孝恭的率领下,一路顺势而下,所向披靡,屡屡击败辅公祏的江淮军,攻关夺寨,斩将搴旗。唐军将士势如破竹,接连收复了芜湖、丹阳等军事重镇。可以说,辅公祏下辖的大部分地盘,皆被唐军攻占。也就是说,辅公祏能控制的地盘,其实所剩无几。

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辅公祏的覆灭,只是迟早的事情。所以,辅公祏觉得,不能再这样被动挨打下去,打算奋力一搏。即使辅公祏清楚,最后的结局必败无疑,也要让唐军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因此,辅公祏的计划,扬长避短,集中手中优势兵力,攻击唐军相对薄弱的一处,与其决战。

于是,辅公祏首先出动了三万水师兵力,屯驻于博望山一带,由其麾下将领冯慧亮、陈当世二人率领。同时,辅公祏又布置了两万步骑兵,命将军陈正通、徐绍宗统领,陈兵于青林山;并且,辅公祏专门下令,全军水师布于江面之上,以铁索相连,阻断江上交通;另外,大肆修筑月城,延绵十余里,又在江面以西设置营垒。这些军事工事,连成一片,以此与唐军对抗:

先是,辅公祏遣其将冯慧亮、陈当世将舟师三万屯博望山,陈正通、徐绍宗将步骑二万屯青林山,仍于梁山连铁锁以断江路,筑却月城,延袤十馀里,又结垒江西以拒官军。(《资治通鉴》)

五万江淮军主力,是辅公祏手上最后的家底。从表面上看,辅公祏将这五万兵力分配得很是合理,三万水师精锐,布置于博望山一带;另外的两万步骑,则陈兵青林山。五万兵马,分兵把守博望山、青林山两处,互为犄角,无论唐军攻打哪里,都能相互支援。辅公祏企图采用这种战术,与唐军对抗。

不久,唐军赶到。赵郡王李孝恭与副帅李靖合兵一处,二人率领唐军水师,抵至舒州。紧接着,大将李世勣也率领一万唐军步兵,渡过淮河,攻克寿阳,师次硖石,配合李孝恭、李靖主力的行动。

唐军的三位主将(李孝恭、李靖、李世勣)全部到齐,接下来,便要和辅公祏正式开战。单从兵力对比来看,辅公祏有五万大军。至于唐军方面,李孝恭、李靖统率的兵力,史书上没有记载,但至少也应该在两到三万左右,加上李世勣的一万步兵,总兵力应该是三万人马。所以,在兵力人数上,唐军并不占优势。

可是,辅公祏并没有因为手上兵力多于唐军,便有恃无恐,反而更加谨慎。辅公祏认为,先前几番交手下来,江淮军基本是节节败退,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胜仗,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因此,此时此刻,绝不能贸然与唐军决战,那样只会败得更惨。当下最明智的选择,避其锋芒。

所以,辅公祏派往前线的将领冯慧亮等人,严令部下,坚壁不战,不与唐军交锋。这一点,似乎和李世民一直奉行的疲敌战术很像,坚守营垒,消耗对方有生力量,再寻机一举败之。冯慧亮剑走偏锋,打算用李世民的战术,对付唐军。可惜,冯慧亮不是李世民,他没有学到李世民战法的精髓,很快就被唐军破解了。

疲敌战术讲究的是什么?两个字:耐心。通俗地讲,就是不管对方如何挑衅,都要稳如泰山,坚守营寨。显然,冯慧亮没有这个耐心,失去了和唐军打持久战的耐心,露出了巨大的破绽。

唐军主帅李孝恭,看出了冯慧亮等人的真实意图,他们坚壁不战,就是要和唐军打消耗战,逐渐拖垮唐军。李孝恭毕竟是沙场名将,经验丰富,哪能让冯慧亮轻易得逞。于是,李孝恭旋即来了一招釜底抽薪,派出一支唐军奇兵,截断江淮敌军的粮道,破袭了他们的后勤补给线。

打蛇打七寸,李孝恭这一招,又准又狠,一下子击中了江淮军的软肋。五万大军,每天当然需要粮草供应,需要吃饭。断绝敌军的粮草补给,必能瓦解他们的斗志,使得他们内部军心浮动,上下骚然。

果然,粮道被绝,江淮军很快开始军中缺粮。如此一来,江淮敌军内部逐渐不安,骚动起来。这样下去,即使不被唐军消灭,也会被活活困死,饿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只有主动出击,以攻为守。

因此,冯慧亮即刻点集兵马,夜袭唐军大营。当时,敌军前来夜袭,唐军不免有些震动。唯独身为主帅的李孝恭,泰然自若,依旧“安卧不动”。在李孝恭看来,这是冯慧亮黔驴技穷,无计可施的表现,一些小打小闹,能有什么收获。李孝恭如此冷静镇定,迅速稳定了军心。随即,唐军组织反击,迅速击退了冯慧亮的夜袭。

打退冯慧亮的夜袭,李孝恭准确地判断出来,敌军内部已经骚动不安,按捺不住了,此刻正是大举发起总攻的绝佳良机。说干就干,李孝恭立即召集诸将,商议如何反击敌军。会上,大部分唐军将领,观点一致,建议主帅李孝恭:

慧亮等拥强兵,据水陆之险,攻之不可猝拔,不如直指丹杨,掩其巢穴。丹杨既溃,慧亮等自降矣!(《资治通鉴》)

唐军诸将的这个建议,非常类似当初李家父子进军关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