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罗艺兴衰(1)——幽燕枭雄(2 / 7)

朝建立之后,作为大唐王朝的一代战神,长期以来,秦王李世民一直担当唐军的最高军事统帅,率领军队,南征北讨,扫平群雄,打下了唐王朝的半壁江山,立下了无人可比的盖世功勋。尤其是,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统率十万唐军,东征洛阳,决战虎牢关,全歼窦建德十余万夏军主力,并一举攻克洛阳,破郑灭夏,拔除了王世充、窦建德两大雄据中原的割据政权,实现了李唐王朝对黄河流域的统一。

攻克洛阳,李世民为唐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大军凯旋之日,长安军民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场面极为隆重。战后,对于李世民的封赏,唐高祖李渊几乎到了赏无可赏的地步。最后,唐高祖拟定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封号,赐予李世民——“天策上将”。这个时候,李世民达到了他人生事业的巅峰。

由于李世民功盖天下,威震四海,他与大哥李建成之间的兄弟关系,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首先,李世民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久而久之,他对太子之位,也开始产生了觊觎之心。于是,这位令天下群雄胆寒的秦王,已经不满足只是屈居藩王,打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代大哥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甚至有朝一日,他还要取代父亲李渊,君临天下,成为大唐之主。

与此同时,身为太子的李建成,也察觉出了李世民的狼子野心。随着李世民功业日盛,李建成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终有一日,李世民会威胁到自己的储君之位。历朝历代,皇权之争,从来就没有脉脉温情可言。所以,李建成当然不会任其蔓延下去,为了巩固太子之位,他自然要竭力扼制秦王势力的扩张。

就这样,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一个要争夺储位,一个则要巩固储位。曾经并肩作战,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为了皇位互相角力,展开了残酷的明争暗斗。在这个过程中,长安庙堂之上,许多文臣武将,都卷入了太子、秦王的储位之争,其中也包括镇守幽州的大将罗艺。

关键问题是,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中,罗艺自始至终,都属于李建成阵营,是站在李世民的对立面上。正因如此,才造成了罗艺日后起兵谋逆的人生悲剧。那么,罗艺与李世民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不可调解的矛盾?

若要了解这一切,还得从罗艺的人生经历说起。或许,从罗艺的经历,可以看出,他的某些不为人知的性格特征。

从古至今,罗艺在民间的文学形象,极其丰富。比如,明末清初的作家袁于令,在创作的小说《隋文遗史》中,说罗艺原为北齐勋爵大将,北齐灭亡后,他不愿归顺隋朝,率军杀至幽州,勾连突厥,树起反旗。后来,隋朝对罗艺屡攻不克,只得将其诏安,将幽州割让于罗艺,令其统领十万雄兵,镇守幽州。

并且,这本小说中,还给罗艺虚构了一个夫人秦氏、儿子罗成,秦琼则成了罗艺的内侄。无论是后来的《说唐》、《隋唐演义》等一系列评书演义作品,基本上都延续了这种说法,罗艺乃是一方封疆大吏:

罗艺,字廉庵,北齐勋爵燕公,隋封靖边侯,秦琼之姑父,父罗允刚,夫人秦氏乃亲军护卫秦妲之女,子罗成。(《说唐》)

在《说唐》之中,罗艺为人耿直,武艺超群,擅使一杆滚银枪,罗家枪天下无双。只不过,后来,罗艺死于苏定方的暗箭之下。其子罗成,更是排名隋唐第七好汉,武功高强,容貌俊俏,素有“冷面寒枪俏罗成”之称。《说唐后传·罗通扫北》中的主人公大唐扫北王罗通,正是罗艺之孙,罗成之子,第三代隋唐英雄。

按照评书演义作品的说法,罗艺是镇守一方的异姓藩王。那么,历史上的罗艺,是否如演义中那样手握大权,呼风唤雨呢?虽有一些出处,但总体来说,差别不大,演义和正史,有一个共同点,罗艺是封疆大吏。只不过,唯一不同的是,演义中的罗艺,生活于北齐时代;而正史中的罗艺,则是活动于隋、唐时期。

罗艺,字子延,本为湖北襄阳人士,却长期寓居于京兆府云阳县(今陕西泾阳)。所以,罗艺从小到大,都是生活在关中一带。不过,罗艺可不是普普通通的草根出身,相反,他是出身于将门世家。罗艺的父亲罗荣,在隋朝担任左监门将军。因此,也使得罗艺的身上养成了一些武将的习气。

这种武将习气,似乎间接导致了罗艺日后的人生轨迹。什么样的武将习气呢?根据《旧唐书·罗艺传》的记载,“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能弄槊”。罗艺为人桀骜不驯,刚愎自用,却骁勇善战,精于骑射,擅使马槊。其中,罗艺身上最鲜明的性格特征,便是桀骜不驯,不服管。

大业中期,罗艺由于屡立战功,官至虎贲郎将。后来,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句丽,罗艺奉命督军北平郡,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制。李景此人,可不是什么等闲之辈,此人历经北周、隋朝,身经百战,先后参加过北周灭北齐、讨伐尉迟迥、隋平南陈、远征辽东等大战,军功无数,堪称一代名将。

但是,罗艺在督军北平郡期间,却与老将军李景发生了矛盾。原来,罗艺年少时熟谙兵事,军纪严明。可是,罗艺本人倨傲任性,眼高于顶,多次与李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