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张岩去食堂扒拉了一碗面,紧接着跑去宿舍忙活起来。
从今天起,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李文归写一部传记。
当然,凭他的水平,深知写不出文采斐然的文章来,他要做的,只是把李文归的创业史,还有他身上发生的一些感人故事写出来,让李家崖的儿女们永远记着,曾经有这么一位人物,从一个小小的木匠做到了一个企业的大老板;
这多励志啊!他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他还带领老一辈人为子孙后代的幸福付出了多少心血。
这一路艰辛,值得被人们铭记,这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被后人们传承和发扬。
还有,那个在洪水中拯救了二十来条人命的李望宗老人,他的勇敢和无畏,我们该当学习,他的感人事迹,该当代代颂扬和铭记。
这一晚,张岩熬夜写了第一篇故事:《奔腾的洮河》,成文3000余字。
主要讲述了李望宗老人当年不顾个人安危,在洮河决堤的雨夜,冒着生命危险勇救二十条人命的故事。
写完,他反复修改了好几次,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
那一晚,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了一个从未见过的老头,他说他叫李望宗,现在在西安市公安局就职,如果遇上什么困难了,随时来西安找他。
惊醒,原来是一个梦。
张岩下床打开灯,喝了一口凉开水,坐在椅子上,看着没有合上的电脑,他皱着眉细细回忆刚才做过的梦。
梦里的李望宗,胡须花白,戴着一顶大檐帽,虽然上了年纪,但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
“怎么会做这么奇怪的梦呢?”张岩自言自语,突然他笑了:梦嘛,不就是这么稀奇古怪,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打开电脑,他再次通读了一遍那篇故事,又修改了一些细节。
这部作品,他十分满意,白天,李文归讲述的时候,眼里含着泪花,加上最后一通电话——他的侄女明天要去兰州支援,这种种情感纠缠在一起,让他突然感到:李文归身上的故事,真的是一笔无法沉没的精神财富!
他要做好这个打捞人,把过去所有值得铭记的遗珠,一点点打捞上来,晒干,让世人看看——
曾经,有那样一个人,一群人,为这片土地上的儿女,为这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多少有意义的事。
文笔不行,不要紧啊,不是还有大记者周楠吗?想到此,他兴奋不已。
他肯定,这样的好故事周楠一定很感兴趣,作为记者,最缺乏的就是好素材。
她可以写成通讯稿,发表在报纸上,他可以写成长篇故事,发到网络上,一定会有人看的。
当即,张岩把写好的故事发给了周楠,他写道:
周记者,这么晚打扰你了,我有一个想法,想把李文归先生的创业史写成长篇小说,连载到网上;
你是记者,文笔比我好,我们可以合作吗?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先附上一篇关于他父亲的事迹,不知道昨天的采访中,他提到老人家了没?这是李总昨晚在洮河边给我讲的,很感人。
我这么晚给你发信息,因为我刚从梦中惊醒,你猜我梦到谁了?李望宗老人当警察了,他告诉我说,以后有困难了,去西安警察局找他。
梦很无厘头,但我深深地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梦,是一个好兆头,他老人家在天有灵感应到了,因为,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活着的不光是一个光辉的形象,还是一种可以代代传承的精神,这是一笔财富,我们该做好这笔财富的打捞人,你愿意吗?
晚安,祝你好梦!
写完,张岩满意地睡去了。
他没有因为梦见一个从未见过的亡人而感到害怕,反而,梦里的那个老人慈祥和蔼,给了他心里莫大的安慰和写好故事的动力。
凌晨五点钟,张岩早早起床,昨晚李文归安排他去县城一趟,要送一下勇敢而光荣的侄女。
她要去疫情一线支援了,是好是坏,作为亲人,送一下也是一种鼓励和安慰。
十月的大西北,清早吹着凉飕飕的风,黎明没有到来,像这遥遥无期的疫情,虽然还未结束,相信朝阳很快升起。
大路上,车辆稀少,李文归坐在车后,抽着一支香烟。
张岩有些困顿,昨晚熬夜写了一篇稿子,今日开车,他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还好,这里离县城并不远。
后视镜里,他看见李文归有些犯困,他问:“李总,空调温度合适吗?”
“可以的。”
“您再睡会儿,到了我叫您。”
“不困。想到岚岚要去兰州了,她们早该起来了,一线医护人员很辛苦的,我这个老头子也帮不上什么忙,但愿他们平安归来。”
李文归叹了口气,他把目光望向窗外,东方白光隐现,黎明将至。
走了一程路,张岩把想了很久的那句话终于说出口了:“李总,我昨晚写了一篇故事,您想看看吗?”
“故事?又写小说了?”
“关于令尊的事,您别介意,我能力有限,写得一团糟。”张岩谦虚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