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不也是因为谢家自己人的背刺诬告,才错失了一次通过神童科当官的可能吗谢家人当时这样做也是总有他们自己的目的在的。
总而言之,京师的水比应天深,祝翾现在不是众师长保护的女学生了,更不能轻易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里,在正式考中前更要谨言慎行不能出任何岔子。
于是祝翾拒绝了考前所有的应酬与邀约,都拿“闭关读书”这一条理由回绝了。
大部分上门送帖子的家仆听她这样说就直接退下了,也有几个觉得她高傲的,被拒绝了还要阴阳怪气两句甚至恐吓两句的。
其实人家所谓的恐吓也就是委婉地表达一下祝翾你虽然是解元,但是没有出身和靠山,实际上在顺天什么都不是,一来就得罪了他们背后主人那样不得了的人,以后肯定没果子吃,你自己掂量着看吧。
要是换几年前,祝翾可能还会为这种话彻夜难眠,那时候她只有念书的聪明,她当时刚来顺天念书,其实她的内心还是未见过风雨的模样,所以一个谢家的纨绔子就能把她吓住。
但是现在嘛,这种程度的威胁祝翾只觉得不痛不痒,不过是狐假虎威而已。
祝翾一个人坐在案前想着,掏出了护在心口上的那颗翡翠珠子,那颗昔年的翡翠珠子被祝翾拿红线串起来当成了项链,每每摸到的时候总觉得安心。
送这粒翡翠珠子的人当年对祝翾说她是“凌大人”,那时候祝翾就稀里糊涂地信了,后来她渐渐知道太女跟前并没有一个叫做“凌元娘”的得势女官。
透过昔年黄采薇等人对那位“凌大人”的态度以及“凌大人”那天生上位者的气势,祝翾已经察觉出所谓的“凌大人”有七分可能就是如今的太女本人。
所以她能拿出这粒翡翠珠子给祝翾当护身信物,所以她能越过祝翾的老师黄采薇给祝翾起字为撄宁。
虽然我没有出身上的依仗,可是我也不是没有依靠的人,当谁不会狐假虎威呢。祝翾看着眼前这个翡翠珠子想道。
她叹了一口气,继续埋头进入书本的世界里,因为她还是想在这次正儿八经地通过会试,得到殿试的机会。
等到了殿试面圣,她就会真正知道所谓的“凌大人”是谁,就能光明正大地见到那位不曾真正相识却影响了她一生轨迹的太女其人。
我想考过会试,我想考过殿试,我要做进士,我要做官,我要做第一批科举晋身的女臣,我未来我未来还要做对大越真正有影响的权臣
我要我所学的知识、所得到的能力能够通过这朝局的中枢像太女、像上官大人她们那样影响到无数的人。
老师们和太女的存在促使诞生了如今我这样一个祝翾,我年少时曾经苦恼过“祝翾太少”,那就让我中进士吧,让我做官拥有权力吧。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让我这样的一个祝翾也间门接促使更多“祝翾”存在吧。
祝翾一边捏着胸口那枚翡翠珠子,一边看着书想道。
大越的会试和乡试一样,也是四场试。
二月初九乃会试的第一场,考试内容依旧是七篇时文,但是会试的时文要比乡试的时文更会揣摩风气。
科举文章的形式与风格一直都在变化,会试只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充实的文章并不足以名列前茅、脱颖而出。考生还要结合时事与风潮去揣摩文风,尽量写出时兴的文章。
这就要求举子们除了四书五经以及各类题集经注,还要留意各地官方报纸上的一些官员主笔的教谕的文章,更要留心官方各式小报上提出的最新的各种执政方针与时政新事。
倘若考生写文章时除了写明白本身对照书本的一些解答之外,还能“顺便”列出三两句某朝廷新政概念或者某报纸上某有权威的官写下的关于时政新妙句佐证文章逻辑,从而融合进自己文章肌理里,那必然是上上的加分项。
这就说明考生能够融会贯通,了解时政,可以汇聚古今写文立意。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在会试场上才是所谓的“时兴”文章。
二月十二是第二场,内容与乡试一样,依旧是诏、诰、表三选一作答,论一篇,判题五道。出题范围比乡试更广一些。
二月十五是第三场,内容依旧是策五道。
二月十八第四场,又是一张“理学综合卷”,这是祝翾的拉分项,因为她比大部分精深传统学问的举子们更早接触新学,所以乡试时她这一门是满分,这也是她当时四门只扣十六分的原因。
不过会试是全国群英荟萃的场合,还是不能因为乡试得了第一就掉以轻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考试规矩与乡试也差不多,稍微有些区别的是会试不需要考生脱衣裸身检查了,这也意味着会试男女是不分门检查而入的。
可这不代表会试考场纪律比乡试宽松,更容易夹带。
乡试监考是一个考巷安排几个号军巡查,会试是一对一巡查,每一名考生每一场都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