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黄一贺出现在阮若霖的办公室,顾北就明白了,刚刚阮若霖给他打电话,让他回来一趟的时候,为什么语气不情不愿的。
“黄导,有日子没见了!”
黄一贺见着顾北,也不禁笑了:“确实挺长时间没见了,这次又得麻烦你了!”
呃……
用得着说这么直接吗?
“瞧您这话说的,有事您说话,还用得着劳动我们主任的大驾给我打电话!”
阮若霖坐在办公桌后面,看着这俩人,一个大大的白眼是老太太最后的倔强。
如果只是黄一贺求到她的话,她是绝对不会让顾北回来的。
《知否》的拍摄工作正处在紧张阶段,哪能让顾北为了别的事耽误时间。
可是,黄一贺去找了洪敏生,有洪敏生出面,阮若霖也不好说什么,两个人是平级,但洪敏生主管文艺部,三个制作中心都属于文艺部的下属部门。
这么算的话,洪敏生也算她的半个领导,再加上对方用台里的荣誉问题说事儿,她实在是没法拒绝。
也就只能辛苦顾北了。
“小顾,找你来,就是为了今年春晚的事。”
这么早就要开始筹备了?
距离过年还有好几个月呢,现在就开始筹备,是不是早了点儿啊?
往年都是十月份才开始运作的。
听黄一贺这么说,他这是正式被任命为今年春晚的总导演了。
明明86年的春节晚会结束之后,黄一贺已经决定不再担任春节晚会导演了,这次再度被请出山。
想来应该还是因为去年的春节晚会被多方诟病,认为缺乏新意造成的。
其实要说缺乏新意,还是有点儿过分苛刻了。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现在的电视节目逐渐丰富起来,观众们的欣赏水平也渐渐的提高,还用以前的套路,已经没办法满足观众的要求了。
类似这种情况,越往后,就会变得越明显。
为什么后来的春晚,被观众认为一年不如一年,明明广大文艺工作者们已经竭尽全力,力求有所突破,甚至还请来了影视名导冯裤子来做春晚的导演,但还是不尽如人意。
主要原因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站在观众的角度,顾北认为,春节晚会的导演好像一直没明白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
这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观众们究竟期待的是什么?
最起码有两点是人们共同的愿望,一个是晚会能不能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二是晚会内容要尽量生活化、接地气。.
每一届春晚的导演或许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也尽量把每届春晚都办得有特色些,于是高科技用上了、五彩斑斓特技用上了,等等。
可当晚的热闹劲儿一过,观众们还是感觉不满意,费心费力尽量办好晚会,可观众并不买账。
究其原因,观众不满意的是内容,而并非形式,说白了,导演和主创们把问题的聚焦点没有聚焦对。
并非是大家期望值过高了,而相反是期望值越来越低。
重新把第一届春节晚会拿出来再看,没有后来的高科技表现,也并非光怪陆离,连演员们的穿着打扮也都很朴素。
但观众们看了以后,始终难以忘怀,晚会结束的时候,所有人都恋恋不舍,甚至会有一种失落感。
这样的感觉,随着春节晚会一届一届的办下去,似乎很难再找回来了,其原因是当初晚会的内容都非常接地气,即使一些政治内容也与生活紧密相关,晚会生活化、生活晚会化,这才是艺术的魅力和生命所在。
再有就是,作为春节晚会策划者,似乎过分的想当然了,总想着把晚会办得高大上。
黄一贺也犯过这个毛病,也造成了迄今为止,最为失败的一届春节晚会。
另外最近这两年的春晚,有些节目安排也越来越莫名其妙,管弦乐演奏,小提琴独奏,歌剧表演……
难道不考虑一下观众能不能欣赏的问题吗?
晚会最终还是要用节目来表现出来的,节目自然也是要分层次,高雅的、通俗的,再有就是雅俗共赏的。
显然,最近这几届春晚的总导演过分的追求高雅了。
可事实上,真正欣赏高雅艺术的人并不多,毕竟春晚面对的主要对象还是普通老百姓,失去了主要观众,春晚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春晚的主调应该是通俗艺术和雅俗共赏两种特色并驾齐驱,高雅艺术不是不能有,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即可。
而这几年春晚高大上的表现,确实让普通百姓难以接受,就连最贴近生活的语言类节目也变得不是那么生活化了,最后,总是加上一句口号。
实际宣扬美德也好,理解政策也好,生活中都在潜移默化的执行着,艺术作品中也同样可以潜移默化的表现,何必非得口号式表现呢?
难不成生怕观众看不懂?
而且,对于“俗”的定义,似乎也出现了偏差,通俗艺术不能理解为低俗,只要不存在政治问题、色..情问题,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就应该把这顿年夜饭开放式的贡献出来,太拘谨的艺术就不是艺术了。
因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