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9 自杀(1 / 3)

重生南非当警察

1945年4月30号晚,盟军经过六年血战,终于把旗帜插上德国国会大厦。

这个消息瞬间传遍全球,所有报社的编辑都连夜忙碌起来,准备在明天一早的报纸上刊登这则新闻。

位于比勒陀利亚的《泰晤士报》南部非洲总部大楼灯火通明,所有工作人员都精神亢奋,这注定是个不眠夜。

“如果是攻占京都的新闻该多好——”负责版面校正汤姆林森略遗憾,欧洲战场的热度,在南部非洲所受到的关注,远不如东亚战场。

这不仅是因为南部非洲华人众多,和《泰晤士报》报道的侧重点也有很大关系,一直以来,《泰晤士报》对于欧洲战场的关注度都严重不足,战地记者传回的新闻,推迟个两三天见报是很正常的事。

真不是《泰晤士报》的编辑们有意怠慢,实在是不好意思,盟军在欧洲的进展,让《泰晤士报》的编辑们都羞于启齿。

绥靖政策和祸水北引可不是什么好事,欧战爆发初期,小胡子像熘猴一样,将英法领导人刷的团团转,跟小胡子相比,英国和法国的领导人简直就是弱智。

尤其内维尔在机场挥动着手中的文件,宣称为一代人带来和平的那一幕,对比之后发生的事,堪称荒唐。

接下来盟军的表现同样不堪,英国远征军裹挟法军早早退回敦刻尔克就不说了,俄罗斯伙同德国瓜分波兰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至于后来法国38天停止抵抗,北非战役一打就是两年多,以及俄罗斯战场最困难的时候,英美南在英国本土和地中海周边屯兵数百万却按兵不动,都见不得光。

《泰晤士报》的编辑要是把这些事都老老实实刊登在报纸上,那盟军一直以来努力塑造的正面形象就将毁于一旦。

出于这些原因,《泰晤士报》将报道重点放在东亚也就可以理解了。

“为什么要占领?应该用超级炸弹将日本彻底摧毁!”年轻气盛的坦普尔血气方刚,南部非洲远征军已经将超级炸弹送到东亚战场,对于《泰晤士报》的编辑们来说并不是秘密。

“那太便宜他们了,应该将日本作为我们南部非洲的第一个海外殖民地——”即将退休的审核编辑詹金斯腐朽思想严重,南部非洲联邦政府从来都旗帜鲜明的反对殖民主义。

詹金斯的话让汤姆林森和坦普尔惊讶,有些事不要说出来啊前辈。

詹金斯马上意识到不妥:“虽然我也反对殖民主义,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可以破例。”

这话说了还不如不说。

“谁有关于旗手的资料?”文字编辑徐凝脚步匆匆,前线传回来的新闻并不完整,徐凝需要更详细的资料。

“用‘俄罗斯士兵’代指不就行了——”詹金斯经验丰富,人家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詹金斯连图都不用。

“为什么要强调是俄罗斯士兵呢?这明明是所有盟军的努力成果,我们的小伙子们也需要表扬。”汤姆林森是懂新闻的。

“有人需要咖啡吗?”刚入职不久的海蒂送来咖啡,今天晚上实习生也要加班。

“给我来一杯——”

“谢谢你海蒂,你真好。”

“能给我来杯绿茶吗?”

情绪激动的编辑们马上冷静下来,《泰晤士报》不仅提供咖啡,而且食堂24小时提供食物。

咖啡还是很有用的,忙碌的工作一直持续到凌晨三点,汤姆林森总算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再这么下去我就要疯了,等战争结束后,我要申请一个长期休假。”汤姆林森坐在椅子上伸懒腰,腰关节的声音很响亮。

坦普尔急匆匆站起来忙着去厕所,他今天晚上喝了太多咖啡。

“先生们,又来活了——”副主编朗费罗有气无力,他也是近六十岁的人了,身体跟小伙子们不能比。

办公室内马上此起彼伏的都是哀嚎。

“这次才是真正的好消息,狂人自杀身亡!”朗费罗的话说完,办公室陷入短暂的沉默,然后就是震天的欢呼。

在《泰晤士报》,狂人是小胡子的代称。

虽然《泰晤士报》的编辑们更想看到日本国王认罪伏法的消息,不过这个消息也不错。

就在六个小时前,小胡子在总理府的地下室内开枪自杀,他的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同时服下毒药,两人的尸体被侍从用毛毯包裹,抬到总理府的花园里浇上汽油,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尽,骨灰被埋进一个炮弹坑。

“所以没有尸体,那么谁能证明,炮弹坑里的尸体就是狂人?”汤姆林森提出的问题,让所有人都傻了眼。

对啊,小胡子自杀的时候,身边都是德国人,没有其他人见证。

小胡子的侍从直接把小胡子的尸体给火化了,这年头可没有DNA技术。

“你为啥那么多问题呢?死了就是死了,就算他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