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在门外蹲着,听得津津有味的朱元璋,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一小步一小步的蹲到了院子中。
还继续蹲在哪里,津津有味的听着呢。
朱英背后没有长眼睛,自然没有察觉到朱元璋。
“听小兄弟之言,就现在看来,海禁虽然有着莫大的好处,但似乎在将来,恐怕会造成不好的一面?”
方孝孺眉头微蹙道,问出了心中的好奇。
听到二人的谈话,朱元璋同样皱起眉头,一双虎目凝视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突然,朱元璋似乎想到了什么。
这小子不简单呐,思考问题的高度,简直太有远见了!
好!
咱就继续瞧瞧,瞧瞧你能看的有多远?
朱元璋抬起头来,望着朱英的侧影,竖起了耳朵。
这边,朱英淡淡的笑了笑。
“方学士应该清楚,前年皇上又特意颁布圣旨:大明的金银,火药等不准卖给外国,这是为什么吧?”
方孝孺百思不得其解:“愿洗耳恭听。”
“笨蛋!”
蹲在墙角的朱元璋碎了一口。
咱叫你来教导这个孩子,你到让这个孩子给教导了?
你堂堂一代大学士,居然想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咱的意思,当然是像丝绸、茶叶、瓷器啊,这些生活物品,完全可以卖给其他国家的嘛。
要不,咱从哪里挣钱?
实际上,这确实有点苛求方孝孺了。
朱英是穿越者,是站在后世的高度上,去看待问题,而朱元璋却是帝王,是站在帝王的高度,去分析问题。
所以可以看出其中的名堂。
但方孝孺是臣子,而且还是忠心耿耿的臣子!
皇帝已经下了明令,他就智慧好好的去执行,又岂会去揣度是否还有其他的意思?
而且皇帝名言颁布海禁政策,谁敢怀疑皇帝还有言外之意,这岂不是找死?
更可况还是杀人不眨眼的洪武大帝朱元璋!
院子里。
朱英继续道:“如果晚辈没有猜错的话,皇上再次重申一遍海禁政策,恐怕还有一层言外之意,那就是像茶叶陶瓷,还有丝绸这些民用的商品,还是能够销售海外的。”
略微思索片刻。
方孝孺随即便目光一亮:“不错!”
朱英又问道:“自从大明建国以来,虽然一直施行海禁政策,但有时候还是放松的,甚至朝廷有时候都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又为何?”
方孝孺叹气道:“没钱,百姓苦!”
是的,就是这两个字。
没钱!
乱世才刚刚结束,大明王朝才刚刚建立。
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
干什么事不要钱?
只靠土地赋税,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然而,朱英叹着气,随后就说出了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其实,大明朝政短缺,不是土地的税收少,而是许多农田都被兼并了,落入了大地主手中,而这些土地,是没有纳税的。”
“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是皇亲国戚,本来就是功勋旧臣,本来就是当官的,当官的能收当官的税吗?”
“现在国家太平,一切都好。”
“万一将来遇到战争,遇到天灾,国库将更加难以为继,那后果……唉。”
朱英重重的叹了口气。
这样的一番话,方孝孺听着耳朵里,却是胆战心惊。
他一言不发,沉默下来,仔细回味、思考着这一番。
“有道理,有远见!”
良久,方孝孺方才重重点头。
之前为了剿灭贼子,禁海那是迫不得已。
然而,国策一旦制定,朱元璋不可能自己站出来,推翻自己制定的国策,所以朱元璋也希望有人能明白他的意思,主动提出来,给他个台阶下。
然而,没人懂朱元璋!
或许有大臣知道朱元璋的意思,但他们也绝不会站出来。
为何?
因为只要朝廷继续施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许多人就可以通过走私来谋取暴利。
而有能力大规模走私的,就是士绅豪强!
甚至不乏在朝为官之人!
突然间,院子中响起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咳哈哈哈。”
“不错!百年之后,不,甚至要不了一百年!天下太平,人口就会膨胀,土地兼并的问题,还会无限的放大。与此同时,其他的一些列问题,同样也会随之而生。”
“不错!臭小子,有远见!”
“哎哟,脚都蹲麻了,臭小子,快拉爷爷一把!”
朱元璋蹲在角落里,站不起来了。
不料,朱英当即脸一拉,厉声大喝道:“乱来!你这老头!不知道自己多少岁了吗?还蹲墙角!闪到了腰咋整?”
方孝孺目瞪口呆。
这……这是在干啥?
这是在呵斥当今皇上啊,那个杀人如麻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洪武大帝啊!
方孝孺的一颗心悬到嗓子眼,转头看向了朱元璋。
陛下不会动怒吧,大明谁敢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