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棉(1 / 2)

阿牛一听就脸色冷下来:“瞎嚷嚷什么呢?好好回话!”

什么叫做少爷不好了?

这样的话说出来多让人误会啊!虽然不是这个意思,可这么喊着,让人听了心里就不太舒服。

这仆从虽不知阿牛锦衣卫身份,却知道阿牛是少爷的心腹小厮,以后是要做管事的,又是家中管事的族亲,不能招惹。

仆从不敢露出不满之色,立刻就停下来,忙说道:“是小的嘴笨,说错了,该打!”

随后就将自己跑进来要禀报的事情说给了朱英听,听完之后,朱英脸上顿时露出无语之色。

什么鬼?

朱英心里更是忍不住吐槽着,这都叫什么事?

原来,这个仆从是听说了一件事,恰与朱家有关。

之前朱英不是撒下数万两银子,买了一些田地来种植土豆跟其他作物吗?

除了大片田地,最后他还买了几处“小块”田地。

虽对比之前买的田地,绝对算是小了。

但一二百亩这样的田地,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算是大片良田了。

其中有一块良田,是一百三十亩上好良田,因着大部分都是好田地,加上对方身体不算好,需要人参之类名贵药材长期吊着续命,所以朱英也没压价,最后是以着三百五十两的价格买下的。

这绝对算是很不错的价格了,一百三十亩,以每亩三两银子来算,也就是三百九十两银子。

三两银子买田地,在这时候,的确能买到好田地。

一百三十亩里面,小部分是次田,能给出三百五十两,朱英也是看在了做主卖田地的人是老人的孙子,觉得对方一片孝心难得,一时间共情了,才给了的。

结果,现在这刘家居然四处宣扬,说是他们朱家哄骗祖孙二人,谋夺家财?

这样的价格也算是谋夺家财?

朱英都不知道这到底是谁干出来的事,想靠舆论来压他低头?

他根本没将这件事往心里去。

“少爷,小的去查查这是谁干的,这次虽是干了件蠢事,但被这样的人盯上,却不得不防,知道是谁,自然也就好提防了。”

见少爷似乎并不在意这件事,只当这是个笑话,阿牛却突然开口说道。

朱英一想,也对,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应天府商会盯上他,他都是不怕,若他们用商业手段,哪怕再阴损,他也有办法对付。

但若是有蠢毒之人屡屡用这样不入流的手段来使绊子,那这样的人,还真要重点注意一下。

在蠢毒之人身上翻车的例子也不少见,不可小看蠢毒小人。

见朱英点了头,阿牛立刻就走了出去。

朱英从不去管阿牛他们接到他跟爷爷的命令后是怎么去执行,只要不违法,不将自己给送到大牢里去,不欺男霸女做这等人神共愤的事,无论对方用什么手段,都是对方的本事。

从这一点来看,朱英与朱元璋不愧是祖孙二人。

不过此时的朱英还不知道自己真正身份,仍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地主家的傻儿子,只不过他那地主爹早死,留下了他们祖孙两个而已。

朱元璋此刻正在书房里批阅奏折,看着几份奏折接连说着天灾导致今年粮食歉收,明年恐怕会是个旱年的事,这是提前跟朝廷通气,求支援的。

毕竟这时候的人,既没办法排云布雨,又没办法在大旱之年让河道充盈起来,更没有可以在旱年丰收的粮食种子。

除了有一些老农有经验,提前就预感到了来年可能会有大旱,给一些警示外,地方官也是无可奈何。

朱元璋皱着眉给了批示,让他们趁着冬日到来之前,尽量开凿水井,来年开春后,也尽量开凿出更多水井。

但开凿水井其实也不是在任何地方都有用的,有些地方水源没那么充沛,仅仅靠着一些河来过活,打井却很难打出地下水来。

不是没有,而是不好测量出哪里能打出水来。

这方面的人才,大明现在还是稀缺的。

一想到这种事,朱元璋就忍不住又想要骂朝堂上的那些人了。

当然了,除了给他惹麻烦让他想要除之后快的功勋集团外,那些只会侃侃而谈的文臣,在朱元璋眼里就更是没什么用了。

真是的,武将还能派出去打仗,这些文臣既不能上前线打仗,又不能在这种灾年拿出什么有用的方案来提前布置,他也不知道这些人有什么用!

明初本就是重武轻文,文臣地位极低,这既与明朝建国的原因有关,也与洪武大帝自己的出身有关。

反正他的确是不怎么喜欢文臣,唯一能入他眼的几个,也是至少能做谋臣的强悍全能大佬。

像是方孝孺这样的,起码还能教书,教书水平也还不错,所以朱元璋也能忍。

但一些既不能做点实事,又不能好好发展地方的,他的容忍度就极低。

若这样的人还贪污,朱元璋是万万不能容忍的。

这种人活着都是浪费粮食!

“去备马车!”

好不容易忍着怒气批完了所有折子,该发下去的都发下去了,朱元璋看了看天色,已是傍晚时分了,时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