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第 43 章 升米恩斗米仇(一更)……(4 / 4)

里人都扭转印象的。

而且他作为村长需要做的是一碗水端平,要是让人说自己有失偏颇的话对他的威信也有妨碍。

所以他对此也是爱莫能助。

“村长,我是过来帮忙的。”沈若道。

沈若知道沈家村的村长一直都是极为公正的,而且为人十分低调,之前他家那两件破事儿就是村长帮着一起解决的。

“好。”村长也没多说什么,而且之前发生的事情只是骂战,没有升级成斗殴,所以他就跟所有人说了几句公道话,还把沈若之前说的“自愿和义务”拿出来重复说。并且跟他们说,要是有人觉得累不想继续了的可以走,没人拦着。

在之前就听见有人抱怨,他呵斥过了,但没用。还是沈若说的话有用,瞧着许多人像是听进去了。

男人们道:“不走,我们身为沈家村的人自然要帮忙。”

“是啊!我不走,哪怕要干到深夜我也在这儿!”

“不就是熬夜么,我身体壮得很,完全没问题!”

现在没人多抱怨,大家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村长心里也顺了点。

虽然他不觉得沈若能帮上什么忙,但是沈若也来帮忙这件事确实堵上了不少人的嘴巴。

村长心想:他真是个聪明的年轻人。

有几个之前跟着沈二毛说沈若和顾允闲话的人这时候进退两难,大家都不肯走要帮忙,独独他们几个走,瞧着就很窝囊。而且村长还在这儿呢。

就这么一小会儿就错过了离开的最佳时机,他们只好认命般跟上大部队,继续去称粮食。

现在要称粮食的这户人家屋外堆了十几个大麻袋,边上摆着一个用来量米的容器。

沈若之前就换算过,这个书中的朝代类似于两宋时期,这时候的一石就是四十九公斤。一亩地侍弄的好的话大约能出产两百斤粮食。

大宇朝二十年前战争死了许多人再加上旱情,先帝减免了十年的田税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十年过后到现在也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两层税,并且交给村长来记录,之后拉去粮站那些官员就不用再重新量过了。

沈若的外婆就是历史老师,这种操作沈若从没在哪个朝代中见过。他知道的朝代大多都是农官用斗,一斗一斗的算,还会把那一斗米弄得尖尖的。在家算出来是十斗,到了那里没准就只能算八斗。多出来的那些粮食就被贪.污掉了,百姓都要带上更多的粮食才够。

但是这大宇朝不同,大宇朝的天子还真的是“以民为本”,为了不让手底下的官员克扣百姓干脆就让村长带着族老来量,所有人都要按手印签状纸的,没人敢乱来。

而且村长也是官,早几十年前沈家村的村长可是举家搬迁过来的,这才在沈家村扎下了根基。

沈若以前的记忆里面称粮食那会儿就只能看见顾允,这会儿才第一次注意到那个用来量粮食的容器,是个四四方方的容器,底部做了四足。

就像个“鼎”。

沈若约莫估计了下,这大概就一米长,半米宽,加上“足”一米高。这样的容器肯定不是和他知道的那种直接可以拿着然后从米袋子里头装的。

果不其然,这会儿有人解开了大麻袋用了个大号的葫芦水瓢往那个“鼎”里头装米,需要一直机械重复的动作,他累了就换下一个人来装。

这年头麻袋都做的特别大,里头装得多人扛起来倒有些难,而且大家也怕不小心将米倒出去。

等将这个“鼎”顶面装平,边上人就会牵起一个大袋子,这时候需要两个人一齐把“鼎”抬起来往那麻袋里头倒。

等算出有多少“鼎”的粮食,再从中抽取两层,这就是要交的粮税了。

男人们轮换了好几次,毕竟这个活累腰,特别是米袋子半空了的时候,半个肩头都几乎要伸进去。

沈若没去接这个活儿,他瞧着那个“鼎”呢。

那之前跟沈二毛一波的人揉着腰在一边小声道:“你说他一个小哥儿来能帮上什么忙?不添乱就不错了。”

“是啊,就傻站着那也叫帮忙啊。”边上人附和了一声。

话音刚落,他们就看见沈若走上前一个人将那个装满了米的青铜鼎给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