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郡置于高祖六年,分巴蜀之地而立。其郡治下有十县三道,分为:梓潼、汁方、涪、雒、绵竹、广汉、葭明、郪、新都、甸氐道、白水、刚氐道、阴平道。
郡治之所在梓潼乘乡之内,又因其郡广大,汉羌杂居,为治郡中安定,广汉郡又分两都尉,一在绵竹,一在阴平。属益州刺史部。
不过此时的益州刺史部还处于政治弱势时期,并不能真正领导其州之下所有郡县,故而在如今之大汉,州刺史也不过摆设而已,并无太守在在乎任一刺史之意。
但随着皇权的收紧,州刺史权力自东汉始便开始逐渐加强,渐有州牧之名,凌驾于诸郡之上。至此,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二元博弈,也就变成了三级博弈。
在如此等级森严之下的官僚系统之中,曾经强势可比拟中央大员的郡太守,渐渐的也就被弱化成了边缘政治旗子,连博弈的资格都没了。
广汉郡治地极大,虽仅有十县三道,然这十县三道比之后世行政区域划分足有二十八县之多。面积近乎四川省三分之一之大。
据史记载广汉郡中有户167499户,口662249人。
当然这些数据统计的也仅仅只是广汉郡治下的汉民数据,那些生于山野深林之间的羌族,黎族之人俱都不在广汉郡黄册统计之中。
若是能将这些羌族,黎族之人算进广汉郡治下,广汉之人口顷刻之间,便可直达百万之巨!
百万人口对于后世而言,可能仅是一县之人口,但在人口尚稀的汉时,百万人口亦不可小觑。
不过现在这百万人口还都是一片散沙,还都分布于广大的广汉郡十县三道之中,想要整合这些人口资源,对王莽而言亦不是一件轻松之事。
毕竟,这些人已经按照之前的生活习惯在这里生活了数代,甚至数十代。
所以,想要改变他们的习惯,亦是千难万难。
但既然王莽要为广汉太守,那么即便此难再难,王莽也要耐着性子,该抽丝剥茧的地方就慢慢抽丝剥茧,该快刀斩乱麻的地方就快刀斩之。
否则王莽何以治广汉,还以凌驾蜀中三郡之上,将蜀中打成铁桶一块?
王莽等人跟随着郑躬到了一处山寨之中,刚到此寨之前,王莽就打量起了这处山寨情况。
此寨位于一峡谷之间,进寨处入口极小,两侧又有山壁高耸,是一典型易守难攻之要塞。
可惜此地太小,以此为险做一村寨尚可,但要以此为城镇便就显得有些拘谨小气,施展不开。
所以在看了此寨的情况之后,王莽心中也顿时有点理解蜀中之民的生存之道了。
现在的蜀中之民可能真的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边缘,要不然他们怎么会结寨而居,藏于半山之间,以隐世之姿态,防备于外?
显然是外面的生存压力使得他们不能舒适的生活,所以,他们才这般不由自主的结合到了一起。
当郑躬刚刚出现的时候,寨子中忙碌着人的顿时眼睛一亮,激动的看着郑躬,其中有一个豁牙老人凑近上来,看着郑躬期待道:“盐巴有了?”
郑躬看着这位豁牙老人,笑道:“牙伯还是这般急切,有某家出手,盐巴岂能没有?”
这位被称为牙伯的豁牙老人一听有盐巴了,顿时就激动起来了。
现在的寨子之中除了粮食之外,最紧缺的就是盐巴。
没有盐巴的话,寨子里的人就会没有力气,,没有力气就不能为寨子出力,不能为寨子种更多的粮食,也不能为寨子捕获更多的猎物。
所以,牙伯真的很激动郑躬将盐巴弄回来。
王莽在后面听着郑躬与这位豁牙老人的说话,也终于明了了郑躬他们为什么会拼死也要护住这一车的货物了。
原来这车内藏的竟然是救命的盐巴。
但王莽对此也是不解,盐巴虽然重要,但自从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之后,大汉各地都会有固定售盐之所,想要获得盐巴,还是比较容易的。
所以,王莽也不禁好奇的对着郑躬问道:“难道梓潼县内无盐可用?”
牙伯听到郑躬带回之人问出这样的问题后,顿时就吹胡子瞪眼道:“梓潼县官商勾结,上下沆瀣一气垄断了盐巴,每天都在高价惜售,我们这些穷苦之人,哪里吃的起如此贵重之盐?”
但接着牙伯又对着郑躬眉开眼笑的夸奖道:“不过,还是小郑有本事,他有朋友在在邻县卖盐。”
郑躬听到牙伯的夸奖之后,尴尬一笑。
王莽看着他们的反应,又一听这话就懂了,原来是有巨商勾结官府垄断了食盐销售。
但是王莽还是不能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要这么做?他难道不懂盐的重要性吗?以如此之道高价惜售百姓日常所需之物,这是要引起民愤反应的。
稍有不慎可能就会酿成民变之事,到时候朝廷问责下来,可就是要死人的了。
怪不得历史上的郑躬会揭竿而起,打响了有史以来蜀中起义第一枪。
原来这里真的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边缘。
想到这里王莽在心中也不禁一叹,谁敢想象被誉为堂堂天府之国巴蜀大地,竟然也会出现官逼民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