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时出过那么多宠妃,如今为人所知的也只有苏太后并几个有子嗣的太妃。
那些年轻貌美的,要么在西宫寂寥度日,要么已经郁郁而终.......
等下一朝,恐怕也只有章怀太子的生母和苏太后能被刻在大魏的史书上。
至于皇帝的生母,在正正经经的嫡母面前也要后退一步,只因夏太后没有被先帝追封过,就永远要在章怀太子的生母以及苏太后面前行妾礼。
无论元德帝齐慎如何爱重自己的母妃,也无法做先帝的主,更无法和宗法相抗衡......
天下的士子不会认一个出身民间,做过宫女的低贱女子为天子的母亲,皇帝的母亲只有先帝正正经经册封过的皇后......
在他们眼中,夏氏不过是有一个可以生下皇帝的肚子罢了......
庶出的帝王,往往都有这样的烦恼,在生母和嫡母间左右为难。
在情感上自然更偏向自己的母妃,但在礼法上,却又不得不让嫡母凌驾于亲生母亲之上,凡是象征着正室的封号一概不能让自己母妃享用,只有绞尽脑汁,巧立名目厚赏自己母族。
其中的分寸拿捏,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为了名声,只尊嫡母是不孝。一味地巴结嫡母同样有人说是不念生养之恩.......
皇帝生来是让人畏惧,也是让人议论的。
齐慎不算软弱的皇帝,但在这方面同样忌讳。
起初元德帝齐慎刚刚登基时,为夏太后拟定封号“慈仁”。
慈爱仁厚.......皇帝赋予了母妃最好的赞美,却无一字有至尊之意。
就算是没有同时定下苏氏太后的封号,苏家对此也无话可说。
谁让皇帝用的理由有理有据,言说是苏太后身份尊贵,又受先帝敬重,封号一事要好好思量。
结果这一思量就是十年........
世家自然知道这是皇帝的借口,不过是为了护着夏太后的颜面罢了,若当真一起册封,一上一下,一尊一卑........
苏太后倒也不急,人嘛.......总是幻想着未来的局势会更好,得到的东西会更多,便不计较一朝一夕。
更重要的是,就在众人以为皇帝会按例厚赏夏氏一族的时候,皇帝本人对母族却未有重用。
虽说夏氏不过是一小族,但矮子里面总能挑出个高的,只要皇帝有心,总还能找到机会。
但齐慎就像是对母族没有一点感情,夏氏可谓是大魏史上最落魄的外戚,一个在中枢任官员的没有,后宫也无一位嫔妃出身夏氏。
史上也不是没有母族势弱的帝王,但如元德帝这般冷情的却只有这么一个。
齐慎的确对夏氏没有多少感情,他挂念母妃是一回事,但母妃已经走了,他也没有理由将这份挂念用在那些只是沾了母妃一点血脉的“陌生人”身上。
但这些还不是主要缘由,亦有那种自幼离开生母的帝王,喜欢在母族培植心腹的。
和母子感情无关,不过在世家的裹挟下的无奈之举,起码母族是真心实意辅佐自己。
世家可以拥立很多皇帝,但这些只是祖因为坟冒青烟才出了个皇帝的小家族却只有这么一个选择才能有机会跻身一流世家。
说到底,不过是帝王和一群妄想以后可以和他的子孙对峙的人,来抗衡如今正难为自己的一群人罢了。
大魏史上也不乏一些为了不让世家势大而故意选择那些无依无靠的皇子为储君,但效果显然微乎其微。
等这些皇子登基,被四面围攻之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最亲的母族,可到了下一朝,被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母族,却成了新帝的绊脚石。
简直是恶性循环,那些帮着皇帝和世家抗衡的外戚,掩藏着的目的也不过是取而代之......
齐慎不想做这种无用功,因此夏氏也不过是比之前富贵些,压根连世家的边都沾不上。
.........
"夕儿。你要记住。人呢生来就有贵贱之分,心中所求也不同。贵妃出身旁支,如今这般已是很好。可你们姐妹俩不一样....”。
乞讨者求一日三餐,读书人求功名,困于牢狱者求自由,流离失所者求安稳,病重者求健康,贫穷者求富贵.......
所求不同,本就不能一概而论,人都想高攀,而非低就......
就像赵氏,她嫁给苏世子为继室,虽然依旧要在陈氏夫人的牌位前行妾礼,但这已经是她所能高攀的最大极限。
她的几个孩子应该更好才是......
于一般世家所言,为帝王妃是好前程,但对生来高贵的苏家姑娘,为人妃妾无异于羞辱。
苏夕似懂非懂,想到皇帝和贵妃携手的画面,忍不住又说了句。
“堂姐其实算不得委屈了,陛下看起来好像很喜欢她.......。”
还有一句苏夕就不敢说了,在家里,父亲就从来没那么对赵氏笑过......
赵氏挥了挥手,帮睡得正香的小女儿赶着空气中乱飞的小虫。
“傻话.......,那样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