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场格外下饭的热闹,初棠心满意足地离开国营饭店,往外联厂走去。
下午的时间一晃而过,初棠和梁长林、闻忠安二人没有任何交流。
既然别人看不起她,她初棠自然没必要硬要往人家身前凑。
下午五点,下班后初棠往宾馆走,今天是她住在那的最后一晚了,虽然她并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收拾,孑然一身。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初棠继续看资料,她需要更确切地了解阳县目前的粮食产量。
中午初棠直接在食堂吃得,她空间里没有铝制饭盒,但是有不锈钢的饭盒,她用的就是不带任何图案的不锈钢饭盒。
大学的时候她学过工程材料这门课,不锈钢和铝及铝合金制作的餐具在外观上无法区分,拉丝或者抛光处理之后可以。
不过铝制饭盒较轻,不锈钢较重,两者虽然在重量上有差别,但差别不大,一般人感觉不出来。
五点下班后,初棠直接回了小院,门牌上写着37号,门外挂着一把锁,看来那家人已经搬走了。
这个小院坐北朝南,坐落在阳华街,以后她就住在阳华街37号了。
初棠打开门,然后从里面锁着,她昨天早上就发现了,这家是独门独户,前后左右都跟其他家庭保持距离。跟其他家那种两家人共用一堵墙的不一样,不然她出钱不会那么爽快,
让她惊喜的是,这个院子不仅有房产证,还有地契,周围都是属于这个院子的。
初棠先进去东边的卧室,那是主卧,里面有一张实木床,一个大衣柜,一个梳妆台,还有一个书桌一把椅子,初棠很满意。
床上还有被子,打开衣柜,里面有一些旧衣服,这家人留下的。
客厅有一套桌椅,四方桌配上四把椅子。
次卧应该是昨天早上那位老太太住了,里面有一张床,跟主卧里面的东西几乎一样,当然,也有棉被和衣服,甚至还有几双鞋。
初棠从空间里找出个大箱子,把这家人留下的被子和衣服还有鞋子都装起来,她空间里面并不缺这些东西,但是这是人家的心意,这个情她初棠承了。
厨房有一口灶,一口大锅。这个年代都是用大锅做饭,劈柴生火,一些小孩子会去捡柴火。
初棠还看到厨房有一个火炉,火炉啊,那她就能在冬天吃火锅和涮羊肉了,虽然空间中有成品,但还是一边吃一边涮最有感觉了。
在国外留学的时候,除夕夜她都是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起在公寓里吃火锅,互赠礼物,互道祝福。
还真有点怀念上学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日子!
初棠继续参观小院,杂物间有劈好的柴,洗浴间前面有个厕所。洗浴间很简陋,有一个木桶和几个木盆,一个洗漱台,跟现代洗漱台的区别就是没有水龙头,这个时候阳县还没有自来水,县城里家家户户用水要去水房打水,像37号小院这种拥有自己的水井的只是少数。
这院子买的值啊!
初棠不知道阳县的一座普通小院价格大概是700元左右,只不过空间没37号大,也没有独立的水井,跟其他家共用多面墙,就像是21世纪的一梯多户。
她这个院子价钱差不多是普通的院子的两倍,就是因为造价本来就高,这是苏景带妻母来到阳县之前特意建造的。
初棠想起来苏景告诉她厨房下面有地窖,她摸索着过去,从空间拿出一个强光手电筒,发现地窖里有一些大米和面粉,还有一些红薯和土豆,几个萝卜,几颗白菜,还有一坛腌菜和几条腊肉,够她吃很久了。
初棠想,这家人还很大方啊。
希望他们顺利到达目的地。
殊不知,这些粮食都是苏景特意留的,包括那些衣服被子。
昨天苏景回到家后,跟自家老母亲说了已经把房子卖出去了,他们明天就走。
苏景打开初棠递给他的包裹,发现了里面的东西,红糖这个东西妻子正需要,他有钱,也有票,但是阳县跟他之前在的海城完全不能比,物资过于缺乏。他连黑市都去了,都没买到红糖。
人参对他来说也是一道保护符,自家老娘年纪大了,谁都不知道这一路上会不会出什么意外,带着他总会更安心一点。
这个年代的大白兔奶糖是用纯牛奶做的,三颗可泡一杯牛奶,正好能让他儿子在路上喝。
可以说,初棠送的东西简直送到苏景心坎里面去了。
本来除了一些之前说好给初棠的家具,其他的他都准备带去黑市换东西。
现在他们一家直接轻装出行,除了一路上要用的东西,其他的东西,他们住在这个小院几年添置的物品都送给了初棠。
苏景一家今天一大早就从阳县出发,坐火车到南省省会绿城,然后直接转乘去鹏城,再从鹏城坐轮船去港城。
走走停停,半个月后,轮船上,苏景看到远处港城的码头,看着旁边的妻儿和母亲,露出了从阳县离开的第一个笑容。
这边,初棠逛完了整个院子,从空间里拿出今天的晚饭。
这是她的房子了,她要庆祝一下。
红烧肉,可乐鸡翅,油焖大虾,鱼香肉丝,还有一壶水果茶,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