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玩弄人心
王琦本对大明的京营部队没有任何的期待。
当初王化贞和熊廷弼在辽东的争端,其中一条,便是要调用京营补充辽东兵力,但是熊廷弼认为京营不堪重任,且耗费饷银,强烈反对,后来朝廷入场干预,此事不了了之了。
毕竟正德朝时候,武宗从京营抽调的外四家在蒙古战场也是多立功勋,相较于早已不营军务的老家选锋营,那时候外四家的战力是大大的增强,后来经历嘉靖,又罢了外四家,重新恢复永乐旧制,以三大营为主,当是时,京营主要归属于内监统属,缺好饷银以及将属,并没有阻止其腐朽下去,到了万历时期,虽有张居正稍有振作,但是长期来看京营仍旧越发衰败,上官贪墨,营属下官残暴不仁,低级别的官吏除了趋附于上官,便是出逃兵籍,成为了兵匪或是脱籍贱民,只能危害更底层的百姓。
如今,天启朝的京营,大多数更是残废中的残废,无能中的无能。
三个月前,就是辽东战事焦灼的时候,为了加强京畿一带的防务,天启皇帝曾经下令,让兵部衙门从京营挑选一万余精悍兵卒,由兵部衙门以及五军都督府操练,司礼监内监为总督。
初时有模有样,但是后来王琦横空出世,一举粉碎了后金进占辽河的企图,京畿团练便也慢慢停下了。
如今,王琦站在西山校场,望着不远处五千余兵卒,默默无言。
“琅国公,这已经是整个三大营,最为精锐的部队了,”孙承宗陪着王琦来到校场,无奈道:“这还是兵部和户部以及五军都督府共同下令筹备的,不然,五千人都没有......”
“空饷?”王琦扭头看向胡子花白的孙承宗。
“一部分,不全是,”孙成摇了摇头,末了补充道:“就算是洪武时期,兵籍也是太贱,永乐更甚,历二百五十余年,能够募兵堪堪弥补卫所制所欠兵员缺额,才使得朝廷步履蹒跚,向前走着......”
“当然了,琅国公麾下那辽东精锐之师,当不在老夫所言之列,”孙承宗人老成精,望着王琦默道:“不过,辽东私兵泛滥,朝廷也是有所耳闻,若不是后金未灭,咳咳咳咳......”
王琦闻言笑了笑:“多谢孙大人提醒。”
“去点将台吧,”孙承宗做了一个请的姿势,王琦一点头,并排而走。
不多时,点将台下,三位武官模样的指挥使官对着王琦躬身一拜:
“末将拜见大人!”
“三位大人请起,”王琦点了点头,这边是要随着自己前往蓟州府的三个指挥使,也是三大营中挑选出来的都统以下最高官阶的武官了。
而三个武官身后,还站着一个手持拂尘的太监:“咱家李若愚,拜见琅国公,拜见孙大人!”
李若愚,司礼监秉笔随堂太监,魏忠贤专用笔杆之一,也是后世流传颇广的《酌中志》的作者,此人争议最大的地方,是奸是忠,终无定论,到底是被魏忠贤所欺而蒙冤,亦或者为求活命,写酌中志以投靠东林?最为后世读书人所争论......
不过,这些事情,王琦现在顾不上思考,也没有兴趣。
望着这位魏忠贤的狗腿太监,也是三大营监察中官,王琦笑道:“李公公,今日也来督军?”
“琅国公哪里的话,整个大明朝,谁有资格当琅国公的督军?那岂不是和天上武曲过不去?咱家是奉了司礼监提督魏公公之命,前来为大人稍一句话,”李若愚看起来红光满脸,一脸的笑意,显然在司礼监中风生水起,端是威风八面。
听到司礼监给王琦带话,三位指挥使以及兵部尚书孙承宗尽皆识趣的退走一边,谨防瓜田李下之嫌。
而王琦则是眯起眼睛,默默望着李若愚,司礼监来传话,那就是皇上的意思......这个时候,朱由校的心思又开始活泛起来了?
明朝十六帝,满打满算,太祖、成祖之后,皆是心思不定之辈!
“定京畿而后才能镇四方,京畿若定,则天下安,请琅国公务必犁庭扫穴,全力平灭乱民之灾,以定军心,”李若愚说的话,不算是口谕,顶多是魏忠贤转述的天启皇帝的话,然后派人说给王琦听。
不过......这是什么意思呢?
京畿定而四方安?
“昨日退朝之后,圣上已经密令辽东经略熊廷弼,近期着手准备,光复沈阳了......”李若愚上前两步,靠近王琦:“魏公公的意思,若是熊廷弼力有不逮,请琅国公早做准备!”
王琦的眸子骤然一冷:“回去告诉你家提督,有话,让他自己和我说来!”
示好?
一介家奴,他够资格吗?
去不去辽东是自己的事情,一个阉党,也配派人给自己传话?
王琦言罢,也不理会呆在原地没有反应过来的李若愚,直接转身去往点将台走去。
而此时,孙承宗等人也已经将兵卒整饬,等王琦点将,随时可以出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斩三牲,祭武圣,抬帅旗!”礼仪官立于台上,对着校场上的小吏下达着命令。
整个校场,五千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