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焦灼(1 / 2)

千岁词 顾九洲 1011 字 9个月前

那传讯兵心中哑然叹气,也不知道这些北朝人得了什么狗屎运。

“火油还剩下多少?”

谢昭转身看向身旁的凌或。

她不便亲自下场参战,但是在琅琊关内和城中做些城建守城,或是一些后勤布局,那倒都是无妨的。

如今,安宁长公主人在莱阳母族老宅,身边有皇城骁骑尉护卫。

而彭萧又回到了边塞,所以凌或自然不必再守着安宁长公主府。

早在八个月前,他便与她一道北上了。

至于薄熄,她的身份有些尴尬,所以自战事初起,这位壶卢副使便主动告辞,返回了壶卢圣坛,据说是有些自己的私事要去办。

不过,最离谱的竟然是韩长生。

八个月前他竟然在昭歌城的客栈中留下一封信,便不告而别。

说是新年正月,见昭歌城中家家团圆,勾起他那离家日久的游子之心。他有些想家,想要回去看看。

......用谢昭后来的话说,那简直就是一个扯淡!

这家伙心野的很,会想家那才有鬼哩!

不过,好在这厮终于肯回家了,也算是避开之后的乱局。

谢昭说归说,心中实则也是替他松了口气。

韩长生性情跳脱,行动有些鲁莽,也耐不住边关枯燥寂寞的狼烟战火。

他如今肯主动回去“如梦令”,倒也是一桩好事,免得家里人时刻挂心这位小令主的安危。

凌或听到她的问话,心中也并不觉得乐观。

他皱眉道:“火油不足一千桶了。”

南朝天宸不擅火器,更擅机关机扩。

加上这么多年来边关久无战事,因此琅琊关的火器火油等物资的存储并不算充裕,更多的则是刀剑枪戟等冷兵器。

凌或皱眉又说道:“援军这几天到底能不能来?”

谢昭轻轻摇摇头。

西南边塞的南朝边军和北境琅琊关的边军,自古一南一西,都是南朝悍将强兵。

但是年前西南按察使吴用身亡,他的副将和亲旧,当时也大多同罪论罪发配。

如今的西南之地,可用之将可谓是同样寥寥无几。

即便是前几日朝堂上终于吵出了名堂,决议批准分出四分之一的西南边陲将士来支援北境,但是算算时间,此时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几日若是真能等来援军,那还真算祖宗积德了。

只怕如此极西极北的赶路过来,也是兵困马乏。

加之还要与北境琅琊关的将士整合配合,估计暂时上不得战场。

谢昭微微蹙眉。

边关战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大半年来每每琅琊关的奏折从边塞送到,都要耗费几天。

然后朝堂决议,党派之间必然争吵不休,主战的、主和的、少不得要争执个高下。

等一切有了定论,粮草军需,整军待发,哪一样不需要时间?

南朝风调雨顺了多年,边关有能力也有本事的武将,大多数都在这些年里闲置或是另谋出路了。

也就是当年谢大将军的亲传弟子彭萧,出身世家却心意不移,这么多年还苦守着琅琊关这边塞苦寒之地。

再一个便是吴用了。

他当年另辟蹊径换了个赛道,重新回到家乡西南边陲,以按察使的身份护卫西南边境、镇守边境时常作乱的野蛮百夷。

不过,可惜了吴将军英雄一世,至今身上勾连匪类的污名还未能洗清。

北人犯边来得太过突然,她当日在昭歌走得也很仓促,还来不及替他筹谋洗脱冤屈。

不过好在,吴用的独女吴家小姐吴若姝,已被她妥善安置在赡养司做事。

谢昭临行前,亦托了神台宫中负责赡养司日常管事的小神官,对这位大家闺秀多加关照。

凌或一针见血道:“这一千桶火油,恐怕坚持不了一个月。”

“坚持不到也得坚持。”

谢昭话毕转身快步下了城墙。

她晃了晃腰间的水囊,发现果然早就空了。

于是漫不经心地“啧”了一声,对身边跟着她也一同疾行下城墙的凌或道:

“老凌,叫后面先分出三百桶火油,给北城楼顶上,至少抗住两天,等那半片新墙垛子凝固!”

凌或皱眉。

“......这能行吗?可是就算有火油顶着,北面依然最靠近北朝邯庸铁骑大营,攻势最为猛烈。”

谢昭的身后,是不远处越来越昏暗的落日。

微弱的光线,将她虽然沾染尘土、却依旧美的不可方物的侧脸,映照出一片昏黄的光圈。

她快步走下城墙,浅笑道:

“光靠火油,那自然是不行。”

谢昭接过城下候着的士兵递过来的马缰,利落翻身上马,居高临下,看着凌或道:

“但是如果有一支骑兵,悄悄绕道北境深处,深入插进北夷后方,烧了他们王帐大营供给粮草呢?他们至少能消停一段时间吧?”

凌或瞳孔猛地一缩,旋即上前,一把抓住马鬃,惊道:

“这怎么可能?你别胡来!邯庸大军全线铺开、向南压境,比索布达河两岸都是邯庸的军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