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军和冯志和为了一个大学名额,争的面红耳赤。 直到最后,也没争出一个所以然来。 王继东不想继续耗下去,于是冲马援朝使了个眼色。 两人和众知青道了个别,离开知青点后,朝着老乡家行去。 回到老乡家,两人点起煤油灯,继续夜战。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一转眼就是三个月的时间。 8月,国家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并探讨恢复高考的可行性。 紧接着,人民日报报道了关于恢复高考的文章。 一时间,各大报纸,各大电台纷纷报道了这个消息。 处在偏远山区的和尚沟村知青,也听到了这一则消息,一时间人心惶惶。 许多比较聪明的知青,都来到王继东这里,和他们一起学习。 对于这些知青,王继东也没有吝啬。 他将一本教材拆成几份,给大家轮流观看。 一个月后。 老农家里,王继东等知青挑灯夜战。 他们的旁边还放着一个匣子。 “人民广播电台最新报道,我国将于1977年年底正式恢复高考,农民、工人、知青、军人都可报名参加高考,不再计较成分问题,不再搞群众推荐那一套。” 这段时间,关于恢复高考的论调,一直被激烈讨论着。 有人说,举荐制是前人定下的规矩,不该破坏。 有人说,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 更有人说,这持续了十一年的停课停学,对祖国教育造成了巨大损失,必须通过恢复高考来选拔人才,让那些真正有学识的人,去到和他们相匹配的岗位上去。 而今天,恢复高考这件事终于被最终确定下来。 听到这一则消息,王继东等知青爆发出激烈的欢呼声。 如果还是举荐制的话,他们这些人不知道何年才能上的了大学。 尤其是成分不好的人,一辈子都没希望。 可如果是高考制的话,大家全凭个人本事。 谁的学识高,谁就能上大学。 这与谁更能干,谁的人缘好,谁就能上大学相比,似乎更合理一些。 老农家中,马援朝看着王继东,眼角有泪花闪动。 如果不是王继东告诉他,可能会恢复高考的话,他也不可能在这段时间疯狂学习。 如果没有这段时间的学习,他更不可能占据先机,比别人多复习四个月。 单单这四个月,就足以决定他在高考中的命运。 而且,他也开始佩服起王继东来。 这小子只听了听收音机里的报道,就可以洞察到恢复高考的先机,这种敏锐的直觉,着实可怕。 几个知青走了以后,马援朝朦胧的双眼看向王继东。 “继东,谢谢你,在我最迷茫的时刻,是你为我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如果没有你,我现在恐怕还如同一具行尸走肉一般,在山里逮着野兔。” “援朝,别这么说,你是我插队时期最好的朋友,愿我们的革命友谊长存。” 见马援朝这样说,王继东便知道,他的这第一桶人脉算是积攒下来了。 “革命友谊长存。”马援朝哽咽。 恢复高考的通知下来后,冯志和和胡建军都傻眼了。 这是国家的政策,个人在国家的政策下,显得那么渺小无力。 两人人缘好,觉悟高,这一年上大学,他们俩的机会最大。 恢复高考的政策下来,彻底斩断了他们上大学的道路。 他们不想接受这个事实,却也不得不接受。 恢复高考的通知下发以后,革委会主任老徐头也高度重视。 为了能让这些有一定学识的知青考上大学,他直接给这帮知青放了假,让他们安心复习。 经过四个月的复习,王继东已经把高中的知识捡的差不多了。 前世,他曾跟着儿女在补习班上过几年课,还给儿女做过课后辅导。 对于这些功课,他只是看了一遍,就全部捡起来了。 而且,他现在正青春,无论是记忆力、智商还是体力,都处在巅峰状态。 不管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 看着镜子里,那强壮且年轻的身体,王继东心说,年轻真好啊! 此时此刻,王继东
第四章 大变天(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