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阮家人一大早就起来收拾东西。阮爸使唤着阮杰去老房子接阮爷爷、阮奶奶。阮宁则跑去了外婆家,准备将外公外婆也接到家里来,大家热热闹的给阮梨办这场定亲宴。
阮家的其他亲戚早早的就来了,男人们聊着天,女人们则在厨房里帮着干活。
大伯阮东海、大伯母张秀枝,大姑姑阮南珠、大姑夫冯国强,小姑姑阮南华、姑父江全,都请了假赶到了阮棠家。
阮东河姊妹四个关系都不错,可能是各家不管大人还是家里的孩子,都有工作的原因。大家相处起来,便少了因为嫉妒而发生的争吵,也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就没完没了的说一些酸话。
所以平日里大家相处的都很不错。
老人们疼爱小辈,儿女们孝顺老人,小辈们也被教育的很好,知道心疼父母,关心老人。
一大家子关系很是和睦。
这场定亲宴,虽说只是在家自己做菜,摆两三桌。但大家一年到头各忙各的,很少能凑到一块儿,借着这次的喜事儿大家都聚到了一起,场面很是热闹!
厨房里,阮妈正和阮棠的大伯母,两个姑姑,忙的热火朝天。
“棠棠妈,你买的这猪肉看着不错呀,哪里买的?还一次买了那么多。”大伯母好奇的问道。
“嫂子,是小宁去H省看棠棠的时候,在那边买的,专门带回来给小梨定亲宴上做菜用的。”阮妈切着菜,说道,
“哦,我就说,肉联厂也买不到这么多、这么好的肉!”大伯母点头说道,接着她又问,“棠棠那丫头在乡下过得怎么样?”
“是呀!棠棠妈,咱们棠棠还好吗?也不知道那丫头有没有因为干不动农活,哭鼻子。”阮棠的两个姑姑也跟着大伯母的话头问道。
“还好!”说起阮棠,阮妈早已经没有了一开始的那种担忧,知道女儿现在过得好,不但跟着高人学习医术,还学了一些防身的手段,再加上家里的丈夫、儿子都劝自己放宽心,说棠棠那丫头已经长大了,让自己不要总是用看小孩子的眼光去看她、操心她。所以她现在也想开了,儿女自有儿女福,整天愁来愁去一点儿用都没有。还不如把自己照顾好,让孩子们少担点儿心……
“小宁说棠棠在村里过得挺好的,能干活、能吃苦,每次下地都能拿到满工分。
和村子里的村民相处的也挺好,和知青点的同志也相处的不错,让我不用担心那丫头!”阮妈说着,想起过去那个经常在自己怀里撒娇的小女儿,脸上露出了一丝骄傲。自己的女儿在学校的时候就一直名列前茅,即使去了又苦又累的乡下,依然能把自己照顾的很好,自己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哎!也是,孩子们都长大了,各有各的生活,咱们做父母的担心再多也没用,尤其棠棠那丫头又去了那么远的地方。
你也放宽心,也许过几年孩子就回来了。”大姑安慰道。
“嫂子,咱们棠棠那么聪明,长的又漂亮,你可得写信告诉她,别让她在乡下找个对象,把婚结了。不然以后就得一辈子待在乡下了。”小姑突然说了一句。
阮妈一听,心里突然有些紧张,好像这个事儿还从来没有对自家姑娘叮嘱过呀!
没等阮妈说话,大伯母也跟着说话了,“对,弟妹,你记得写信说说,棠棠那丫头年纪小,就怕被别人三言两语哄着在下乡结了婚,那以后就只能待在乡下了!
咱们阮家就三个姑娘,我家明香和小梨都有工作,就棠棠那丫头年纪最小,跑的最远,还是家里最好看的孩子,我们这些做长辈的,都不希望那丫头以后一辈子吃苦。
你也别怪我们多嘴,就是提醒你一下,给孩子说说,千万别听信了别人的甜言蜜语,脑子一热,结婚了,那就不得了了!”
大姑也说道,“对,大嫂说的对。棠棠妈,这事儿你得操心一下!等忙完了小梨的事儿,给东河说一声,让他给孩子写封信,叮嘱一下。”
阮妈被说的心里慌慌的,点着头,“知道了大嫂,她姑……”
——————
客厅里,阮爷爷阮卫国、奶奶刘芳,外公李山、外婆汪香兰,大舅李力、大舅母吴英子,二舅李良、二舅母许凤,几人也到了阮棠家。
大舅母和二舅母主动去厨房帮着做菜去了。
其他人坐在一起,聊着天。
“孩子们都没来吗?”阮爷爷问着大儿子还有两个姑爷。
大伯阮东海是个憨厚的汉子,国字脸、大高个儿。他看着自己爹严肃的脸,有些紧张的说道,“是呀爹,都上班呢,就没让请假,等下次小梨结婚的时候,肯定都来。”
“是呀爹,现在厂子里不好请假,我们就自己来了,等小梨结婚的时候,让孩子们都来,热热闹闹的。”阮家的两个女婿也说着。
“亲家,工作要紧,今天只是定亲,正日子还在后头呢,到时候让孩子们都来就行了。”阮棠的外公跟着说到,就怕一脸严肃的阮爷爷张口教训儿子。
阮爷爷一看大家紧张的样子,心里不舒服,一个个的,整的好像自己会吃人一样!
“嗯,我知道的亲家!
你和老嫂子这些日子身体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