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第262章 关羽 以我观之如插标卖首耳(2 / 3)

这么一说,刘邦二话不说就把碗给端了起来,唏哩呼噜地继续开吃。

短了什么,都不能短了自己的胃啊刘邦的心态还是不错的。

吃饱喝足,继续上路。

沧州距离霸州并不遥远,只两个时辰,开宝宋军便到了霸州。

目前的霸州知州是李允则。自从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双方罢战讲和,两相修好,李允则即调任瀛州知州,他上书说:“朝廷已同意与契丹议和,即要选择好镇守边关的将领,谨守盟约,对于那些认为不应当与契丹议和的人,请都罢去。”真宗说:“这也是我的意思。”迁任西上阁门副使。何承矩任河北缘边安抚、提点榷场,在他病时,皇上令他自己择人代理公务,他上书请让李允则知雄州。

而现在准备对辽国开战,所以寇准又建议让李允则先去霸州任知州,准备北伐事宜。

自从太平兴国七年,受命管理静戎军榷场,李允则一直在北方边境待了二十多年。李允则勤政惠民,清正廉洁,为官多年,却“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且“平易近人,洞知人情,善抚士卒”,可谓是能臣干将。

这也是为什么寇准比较喜欢他的原因,毕竟英雄惜英雄,清官也惜清官,更何况他们二人都是清官中的能官,自然也就惺惺相惜了。

在得知带兵前来的是太祖皇帝之后,李允则二话不说,纳头便拜。

身为带兵之人,要说他最佩服大宋的哪个皇帝,那非太祖皇帝莫属。

毕竟太祖皇帝他是真知兵啊,比某个不懂装懂还要装专家指手画脚骑着驴车跑的强多了。

赵光义:

你这么想,会伤害到我的。

而看到开宝宋军之后,李允则非常困惑地表示不解。

也可以理解,毕竟没有见识过开宝宋军的作战方式。

赵匡胤也没和他解释,只是率领部队原地休整一番后继续开拔,一路畅通无阻,来到了永清城下。

辽国方面在得知宋军要北伐后,也没打算主动出击,反而开始坚壁清野,全部退到城内,准备以防守的方式来应对宋人的北伐。

防守虽然不光彩,但是好用,至少当年驴车战神就没啃下幽州这块儿硬骨头。

“辽国城池,何其雄壮!”李允则坐在马上,摇头赞叹道。

倒也不是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李允则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醒一下太祖皇帝,千万不要轻敌。

“以我观之,如土鸡瓦犬耳。”赵匡胤抚须而笑,颇为不屑地看着那为了防备宋朝而修建的永清城城墙。

李允则闻言虎躯一震,太祖皇帝这么自信的吗?

嗯自信点是好事,毕竟身为主帅,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官家您看,城门楼子上坐着的,乃是辽国大将耶律遂正。”李允则指着城门楼子上那麾盖之下的金甲将军说道。

“耶律遂正?那是谁?”赵匡胤有点懵了,开拔之前,他也详细地看过辽国的将领信息,然而他不记得有一位“耶律遂正”啊。

“官家有所不知,这耶律遂正,汉名叫做韩昌,”寇准在一旁补充说明道:“契丹名韩宁雱金,后来获赐姓名“耶律遂正”,他有一个伯父比较出名,叫做韩德让。”

“啊,韩德让啊,那朕知道。”赵匡胤恍然道:“你早说他是韩德让的侄子,那朕不就知道了吗?”

韩德让这个名字,赵匡胤并不陌生。作为宋朝的皇帝,辽国有什么出名的人物,有什么能臣干吏,他当然也要有所了解。韩德让起势的时候,正是他的开宝年间,是以对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

当然了,熟悉车神的同学应该知道这个人,他就是和耶律休哥在高粱河击败赵光义的将领之一,与耶律休哥、耶律斜轸并称辽国三驾马车。

韩德让最出名的,莫过于他当年和萧燕燕有过婚约这件事儿了。

统和二十六年出使辽朝的宋使路振在其出使日记乘轺录中,详细记载了他所听闻的韩萧恋情始末。据他记载,萧绰幼年时,曾被许配给韩德让,后来应皇室要求而嫁给辽景宗。辽景宗死后,韩德让受顾命掌权,萧氏为了确保他效忠于儿子耶律隆绪,就请求重温旧情,让韩德让把耶律隆绪当儿子看,后来又毒杀韩德让之妻李氏,与韩德让同居。

想当初宋车宗还在位的时候,边境就有人传递消息说“萧氏与韩私通,遣人缢杀其妻,乃入居帐中,同卧起如夫妻,共案而食”。澶渊之盟时,宋使曹利用也目击韩、萧并坐于驼车之上,与自己谈判。契丹国志自己也记载,说韩德让与萧燕燕有“辟阳之幸”。

所谓“辟阳之幸”,指的就是当年吕后和审食其不清不楚的事儿。

总之婚约这事儿未必可靠,但萧燕燕和韩德让两人不清不楚的这事儿是真的。

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后世网文中经常有成为太后入幕之宾的情节,很多都是有典故的,可不是瞎编的。

赵匡胤回头看向捋着胡子的关羽笑呵呵地问道:“云长,麾盖之下,绣袍金甲,乃韩昌也。”

骑马在他身边的曹操皱着眉头,闭眼吸了一口气。

他说的都是我的词儿啊!!!

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