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听商路二字,李世兴不由自主地皱眉。
“商路?”
他并不傻,细细一想,便抿出顾临之话语里的意思。
“您的意思是要让村子的人去经商?”
他脸上带着苦涩,“县太爷都死在我们村里,过不了多久,整个大宋都会知道我们杀了朝廷命官,哪里还有经商的路?”
他目光遥遥,手靠在树旁,眼底是化不开的忧愁,“朝廷到时候不派大军来剿灭我们就算不错了。”
顾临之促侠道:“你饱读圣贤书,知道的理应不少,我且问你,自古以来大军出征,有是为了剿灭一个村庄百姓的原因吗?”
李世兴脑子里疯狂回想。
没有,从来没有。
军事力量是整个朝廷的重中之重,就算大宋重文抑武也不例外。
拿大军来剿灭一个小村庄,有一种杀鸡焉用牛刀的黑笑话意味。
更何况此处是两不管地带,若是朝廷不想管这事儿,他们杀了此处县太爷的事,大可以推给对面辽军管。
对面辽军又会平白无故的背这个锅吗?
大家都不是傻子。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只会将这件事情慢慢的淡去。
什么所谓的大军压境,那最多就是吓唬他们。
此处马匪嚣张这么多年,也没见着辽军或者大宋派兵前来镇压。
因为他们此处是两管地带,双方共同统治。
也正因为如此两管,其实更像是两不管地带。
你嫌我多掺了一脚,我嫌你多说了一句。
到最后就变成了如今这种漠视的状况。
他们也曾请求过援助,得到的回复无非是让他们去求对方帮忙。
真是何其好笑。
他们也是大宋的臣民,却因为所谓的荒谬的两管政策,硬生生变成了流民。
想到这儿,李世兴对于顾临之提出的商路非常期待。
“若真的如此,我觉得此事可行,经商本就是敛财的一大好手段。”
“村子里的确很需要钱,只是神明大人,我们若是要经商又该贩卖何等商品?”
他微微蹙眉,“贩卖粮食吗?可是那些粮食是重中之重,拿来贩卖,怕是不好吧。”
顾临之轻笑:“背朝黄土面朝天,你们辛苦耕种一年得来的粮食拿出去卖也挣不了多少银子,这种农副产品的利润率本来就低的可怜。”
就算顾临之不想卖口红,他也不会去卖农副产品。
不做农副产品原因有二,一是利润率低的可怜,二是没有化肥产量低的吓人,卖了粮食,村民们又吃什么?
还是要卖一些有附加价值的东西才行。
就如同这个口红。
成本可能就二钱银子,卖能卖二十两雪花银。
真的这么昂贵吗?
当然不是,成本很低,就算卖五两银子也完全有的赚。
可刚开始面世,又是新鲜玩意儿,价格定的太低,难免会让人瞧不起。
倒不如一开始就定的贵价一点,包装精美点,美名其曰,奢侈版,先收割一波富人的财富。
再出阉割版,赚普通人的钱,做附加价值比较少的产品。
反正顾临之的内心很坚定。
他是绝对不可能去搞内卷的。
现代信息渠道太大太多,价格战很有必要,但是在古代,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当时的人们是掌握不了这项技术的,他们只能买村子里生产出来的口红。
不过口红毕竟是一个可以用很久的消耗品,要是做的质量太好,那些贵妇换代更新慢了,岂不是亏钱?
所以顾临之打算粗制滥造点。
粗制滥造又怎么了,只要口红的质量不变,不会伤到人,那就无所谓。
减少口红克数,包装尽量做的精美又脆弱,让口红这种在现代家喻户晓,随便一个女人就能拥有好多根的东西,成为古代的奢侈品。
就如同当代的奢侈品品牌。
动辄七八十万的包,真的值那个钱吗,关键是质量还差的要死,仿包的质量比它好比它结实还比它能装。
那些有钱人为啥一定就得买几十万的包呢?
假包它真的就不香吗?
假包还真没有这个效果。
因为真的奢侈品有品牌效应,它的附加价值很高,作为收藏品也不会掉价。
这是消费者在为品牌买单,而顾临之也打算打造一个类似现代蓝雪奢侈品牌的一个产业链。
把他的想法细细的跟李世兴解释,李世兴眼眸闪亮。
“难怪神明大人要让小郡主先试那几支口红。”
“那口红小郡主爱不释手,喜欢的不得了,等把她放出去,她自然会为我们的口红背书。”
汴京第一美人都喜欢的不得了的东西,其他的贵妇小姐会不喜欢?
想必到时高门大户的女子要掀起一场口红狂潮。
李世兴小心翼翼的说:“可是村子里从来没有做过女子用品,我担心他们做不好。”
顾临之淡淡道:“做不做的好不是由你我说的,而是要看怎么做。”
虽然村民们各有各的心事,一个个有好也有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