坞堡(1 / 2)

姜忻带着甫承,还有一千多部曲,一路往全椒县南部的鸡笼山奔去。

全椒县的山地其实没那么陡峭,一般是适合开垦梯田种植水稻的。但是鸡笼山较其他山丘颇为险峻,因为形似鸡笼而得名。

山上树木林立,郁郁葱葱,确是盗贼隐藏的好去处。

姜忻一早叫人收集全椒县中的情况,知道这里有一伙大约三百多人的贼寇,打劫过往的百姓或者落魄士族。听说这些人早些年也是良民出身,只是天灾人祸,为了生计才落了山。

距离鸡笼山还有三里地的地方,一行人停了下来。

“承儿,你觉得如何能将这些人拿下?”

“倘若他们只是敌人,”甫承沉思了一会儿,“用火攻是最快的。如今天气干热,火势也好起来,此时还有北风,正好将烟火吹进去。他们既不能上了深山,便只能出来。那时就是笼中之鸟,咱们守株待兔,最是容易。”

姜忻赞赏地点了点头,抬了下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火攻虽易,却有一个弊端。火势一旦起来,里面的人不容易出来,便是出来的,也会是那些该杀的贼首。既然祖母说了,咱们要抢人,”听着甫承的头头是道,姜忻的眼神渐渐地亮了起来,“便不能这么着。我还有一计,咱们先埋伏起来,遣一小队人马假扮成过路的士族,引他们下来后,来个瓮中捉鳖。”

“祖母您看,如何?”

“不错,是个好主意。那你说,假扮的队伍要多少人好呢?”

“既然他们有三百多人,除去妇孺老幼,青壮估计二百多人。咱们人少了,恐怕引出来的人也少,到时又少不了一番波折,反而打草惊蛇,就更麻烦了。咱们的人多了,恐怕他们心有恐惧,就不出来了。不如派上一百五十人左右,再让祖母从雁门带来的几十个伤残战士混入其中,叫他们放松警惕。”

“那便依你的办法行事。”姜忻拍了拍甫承的肩膀,果然是乔翊齐最看重的孙子,确实是个可塑之才。“这次我在旁边看着,你来指挥。”

“好!”甫承带着跃跃欲试的表情,兴奋地说,只是转而愁了起来,“祖母,咱们来的急,没带马车。没有马车,又怎么引他们出来呢?”

“这不必急,你随我来。”

说着走在前面,拐到一处小山坳里,从背包里拿出了十辆马车,想了想,怕这群贼寇劫多了马车,看出了端倪,挥了挥手,又将马车装满了粮食。

甫承接着跟来,看到了眼前装满了粮食的十辆马车,顿时目瞪口呆,“祖、祖母,您什么时候放这里的?您藏在这里,不怕被贼人偷了去啊?”

不知道祖母是不是上了年纪,有时候非常睿智,有时候却总办糊涂事。

“我自有主意。”

听多了祖母“我自有主意”的话,也知道了,祖母不想回答时,便拿这句话搪塞他,便乖觉得不再追问了。

乔装打扮的二百余人压着十辆装满了粮食的马车,缓缓的从鸡笼山下走过。

约摸过了半个时辰,队伍行至山脚下,从周围突然冒出来两百三十多人,那些人刚刚站定,手持着破旧磨损的武器正要说些威胁的话,只见被他们围住的人纷纷从马车底下抽出了钢刀。

这些盗贼也不是傻子,瞬间意识到了自己可能中了别人的埋伏。正犹豫着是要拼上一场,还是现在就逃,就见自己周围又站出了八百多人。

看着这密密麻麻的人头,贼首当即就软了膝盖,跪了下去,嘴里不停喊着,“各位爷爷饶命!”

甫承得意的对姜忻说,“祖母,还不错吧?”

姜忻笑弯了眼,“不错,不错。”

确实不错,姜忻本意是想拿这一伙盗贼给甫承见见血,练练胆,在雁门呆久了,因着战场没什么捷径可走,只会一味的冲杀。向他问策也不过是问他从哪里进攻,却不想这孩子比自己年轻,脑子也转得灵活,这样爱惜兵力,懂得因地制宜,看来,以后有些事情确实也可以与他好好商议了。

姜忻让甫承亲手杀了十几个杀人如麻的贼首和他的亲眷心腹,原以为这孩子会害怕,却没想到,只除了最后抱怨了句手累,却没有其他任何不适。

看出了祖母眼中的疑惑与质疑,甫承用着感慨夹杂着一丝怀念的语气说道,“这些年,三叔能让乔家在江宁扎了根,可不是有钱有粮就能办得到的。”

姜忻听明白了他这句话背后的血雨腥风,一时间有些恍惚,原来分别的这些年,不止自己变了,这些孩子们也都长大了。

剩下的二百多余青壮,姜忻教他如何收为自家的部曲。

“山里的人是这些人的亲眷,有亲眷的,你只要让他们能够吃饱穿暖,便算收了心了。那些没有亲眷的,须得把他们打散,不要叫他们吃住在一起。另外再派几个人盯着,一个月不闹事的,心便收服了大半了,过上半年,便是真正的自己人了。若是惹是生非的,要趁早打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