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206 安慰 纠结(2 / 3)

长,是顾熠两辈子加起来写过最长的一篇论文,其中的观点也是全新的,并没有借助他上辈子所学到的知识。

发给杂志的前几天,顾熠几乎日夜不休地改了又改,为了让杂志编辑注意到他这一篇论文。

因为论文有另外一位教授的弟子参与,所以完稿之后不仅有朱教授审核,也有另外一位教授审核。

客观来说,这篇完稿后的论文质量异常之高,但另一方面,论文写完的一瞬,顾熠也有种CPU烧干了的感觉。

他觉得自己的大脑已经停止运转了。

说实话,顾熠相当佩服夏冬师兄,因为夏冬发过《JACS》,当初他论文发完也在化院内引发了一阵轰动,毕竟夏师兄那会还很年轻,好像才刚刚研一。

顾熠那会还在读本科,但因为朱教授的关系,他和几位研究生师兄也挺熟,顾熠清晰地记得,在自己对夏冬发论文的奇迹表示佩服时,夏冬又刷刷发表了一篇科研巨制,效率可谓十分惊人。

这些人的思维好像不设限一样。

就像顾熠本科那位室友,对方在海外也发展得不错,顾熠偶尔会在本专业的期刊上看到对方发表的文章。

而对方找顾熠通常不是探讨学术,而是询问顾熠主演的电影为什么没在海外上映。

“听外国人讲话好累。”

顾熠:“?”

对,这个人一边觉得听外国人讲话好累,一边能以最快的速度刷刷看完一本外文刊,再挑出其中几篇文章,怒骂作者在制造垃圾。

而事实上,被对方怒骂的文章确实很一般。

而被对方认为是值得一看的文章,通常也确实有可看的价值。

“我好累。”顾熠幽幽叹着气。

“回来旅游。”

“学业上欠的债不是短时间能弥补的。”顾熠发了个苦大仇深的表情包,“导师太爱我了。”

之前《Angew》的论文也是,最近的论文也是,朱教授似乎忽然间发现了顾熠在化学研究上的潜力,对顾熠的发展表现出了无限期待。

不过顾熠原本就打算下半年都留在学校,倒没什么可抱怨的。

他继续自己艰辛的研究生生涯,除了发给《JACS》的论文外,顾熠还参与了另一位导师的项目,给夏师兄打起了下手,他整个人虽然忙得和陀螺似的,但习惯了实验室的节奏之后,他自然而然会学到不少东西。

顾熠也在继续给朱教授代课。

一般来说,给朱教授代课是几位弟子轮着来的,但本科生对顾熠的热情明显超过了朱教授的其他学生,这个重任自然而然落在了顾熠头上。

为此,夏师兄给了顾熠他新论文的二作。

全化院都知道,夏师兄的论文二作含金量很高,特别是一区影响因子很高的二作——如果夏师兄愿意给其他人二作的话,他们化院想必会有很多人响应。

“Deal。”

夏师兄表示,他宁可写十篇论文,都不想给本科生上一堂课。

他曾经试图把听他课的学弟们当成白菜,但问题在于,并非所有的白菜都是呆滞的表情。

他也曾经提问过,然而本科生们深谙“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老师”这个道理,他的提问往往会收获一张张更茫然的脸,仿佛他讲的是阿亚帕涅科语。(注)

夏师兄虽然是化院第三狂,却不是刘风起那种孤独型的学神,他偶尔还是需要一点响应的。

总而言之,顾熠当了代课老师后,在学期末的“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评选中,朱教授高票当选第一,比他当院长那会儿票数更高。

朱教授也挺高兴,请顾熠吃了一顿大餐,均价在京市排名前几那种,虽然吃完他老人家才意识到,顾熠好像比他更有钱一点。

他还把奖状贴在了办公室里——到了朱教授这个级别,世界级的、国家级的奖项他拿了不少,可受学生欢迎这种奖他真的没拿过。

“我年轻时候挺受学生欢迎的。”他和顾熠讲起了古,“那会儿我天赋最高,整个专业都没人比我厉害,所以我留在了学校,继续搞基础研究,那会条件差,能坚持下来的没几个人。”

他并不是被时代裹挟着才成为了化学专业的领军人物,他是真心喜欢化学,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化学。

等顾熠打算启动新的论文,朱教授又给他指点了几句:“不管那篇论文《JACS》能不能发,你现在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好好搞就是了。”

顾熠这边论文还没登,夏师兄的论文倒是提前登了刊,主要是他这两年发的文章太多了,各大杂志社的编辑都习惯了他的速度,审他的论文也成了常态。

夏师兄眼下还没有读博,但他早已预定了朱教授的一位博士生名额,因为他的个人履历实在太漂亮,不少高校早早就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朱教授的几位弟子里,夏师兄是唯一一位确定在学术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他有这样的天赋。

顾熠读博也不是不行,但读博之后怎么选择方向也是个难题,如果读博留校的话,以他密集的行程,做实验是一大难题,讲课同样也是难题。

“读呗,走一步算一步。”夏师兄安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