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3 / 4)

,康熙忽然就失去了教授天文知识的兴趣。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讲的这些东西只是一时接受起来很难,但不是不能接受。

但瑚图里所说的这些,已经让他甚至开始怀疑她究竟是不是在胡编乱造

仅仅三百年之后,世界居然能够发展成她所说的那个样子

康熙匆匆将几个外国传教士叫进了宫,劈头盖脸地问他们“太阳会绕着什么东西转吗”

传教士你看我,我看你,都将这个当笑话听,其中一人躬身行礼道“皇上,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它怎么可能还围着别的东西转动呢”

其余人也纷纷附和着,表现出一种绝不会相信这件事的态度。

这让康熙顿时觉得索然无味起来,因为他想起幼时第一次听说地球是个球体时的反应,这些人和他当时的反应又有什么两样呢

现在更加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这些洋人,究竟是如何在短短三百年内上天的

如果他们能有这样的速度,而现在又没什么动静的话,也许就是在老四登基的时候,甚至乾隆登基时发展起来的。

康熙从不觉得洋人有什么好人,就他所知道的,红毛番和佛郎机,都是在别人的土地上任意掠夺,毫不收敛之人。

康熙原本只是想着,让老九的人出去见见世面,将他们的所见所闻回来告诉他就是了,现在却觉得这些远远不够。

他需要一个稳定持久的通道来接收来自西方的消息才行,而不能只是偶尔的探知。

楚鸢正在试图按照自己记忆中的一些小说和资料复原珍妮纺纱机。

她对纺纱机这玩意儿可谓是一窍不通,但是她记得记忆中的那张经典图片呀。

于是先把图片大致还原出来,然后叫来一些内务府的工匠,还有擅于纺纱的人跟着去一一解读。

楚鸢就坐着等待结果。

相信古人的智慧准没错的

原先楚鸢还想发明一下风扇,结果发现已经有人做出了拉弦式的风扇,并且宫里已经普及了。

甚至康熙的畅春园里面,就曾经利用水流的动力做出了另一种风扇。

楚鸢发现自己能够发挥的地方貌似越来越少了。

说回纺纱机,在太子和太子妃那儿,她也有话应付,反正就是从一些杂书古书上看来的,胡乱画着,不知道有没有用。

她不知道的是,其实康熙和太子每天都要亲自去看一趟结果。

毕竟这可是瑚图里口中开启了世界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比以前的纺纱效率提高八倍的新机器。

这件事,康熙并没有让洋人工匠参与,而让他庆幸的是,早年间自己对洋人的玩意儿感兴趣,下令内务府一些工匠去跟洋人学习,研究,现在才不至于手头无人可用。

纺纱机的研究并不顺利,楚鸢对此并不意外,毕竟珍妮纺纱机是十八世纪中期的产物,按照她对这时候清朝科技的印象,也许珍妮纺纱机改造之前的纺纱机,对于清朝人来说都有些太先进了。

她的主要日常还是在研究什么东西卖起来更赚钱,只可惜她能想到的,能轻易做出来的,这个时代的人也早就想到并且实行了。

穿越的时代晚就是这个缺点,那些轻易能够做到并且一本万利的生意,在这个时代都不稀奇了。

但像玻璃这种东西,寻常人做不出来的,是因为此时的生产技术还跟不上,不能大规模推广罢了。

康熙倒是在养心殿专门设置了做自鸣钟的地方,但能做出来的成品少之又少,他自己观赏还不够,怎么会轻易卖出去

类似的东西还是玻璃器,养心殿里的工匠们也能做出来,太子的库房里也有几件,但也只是这样了。

在楚鸢逐渐失去耐心的时候,她得到了消息,工匠们没做出来珍妮纺纱机,但是有人做出了一个新的梭子。

楚鸢起初看到,没明白这是做什么用的。

织布似乎确实需要梭子,但是梭子也要改良吗

工匠也来不及思考为什么郡主能画出那样精致的织布机图案,却不知道梭子的重要性,他急切地上手开始演示。

自己一个人用织布机织起布来,又快又稳。

楚鸢看到他身边有个宫女往前走了两步又赶紧退回来,不过她没有放在心上。

直到听到身后康熙的惊叹声“这样的梭子居然一人便可操控,织出来的布匹又宽又快,果真巧妙至极”

楚鸢盯着面前的梭子看了又看,忽然,她发现面前的这样东西似乎和记忆深处的一样东西十分相似。

飞梭。

就是那个迫使人们研发出珍妮纺纱机的“元凶”

要知道织布也需要纺纱机纺出面纱,才能由织布机将棉纱做成布料。

一开始是飞梭先被发明出来,导致织布的速度大大加快,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棉纱逐渐供